一張產自常熟的文創鼠標墊上,印有劍門奇石、西城樓閣、千年文脈方塔;可可愛愛的卡通人物形象上的“虞”字,讓你一眼就聯想到“狀元之鄉”……
“我們將地域文化印制在衣服、挎包、抱枕上,同時還能為年輕人提供個性化的文創產品定制。”12月7日,“訪江南福地 看古韻新風”全國主流媒體常熟行走進藝術鴨數字文創智造產業園。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一棟文創樓里,既有設計團隊、銷售平臺,還有生產工廠和智造系統,完整產業鏈的搭建,讓企業實現一個起訂、24小時發貨的柔性制造。
花邊技藝有百年歷史
在智造產業園里的展陳區域,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產品數不勝數。一幅以江南水墨畫為底,上面還繡上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白色花瓣,雕繡作品工藝精湛。
“這種技法與其他江南刺繡不同,是曾獲國家金質獎的常熟花邊。”展廳工作人員小席介紹,常熟花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以雕繡技法見長,不用放在繃架上,匠人捏在手里就能繡。
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精美的常熟花邊作品既有雕繡花邊、抽絲花邊、貼布花邊,也有撮花花邊、滌棉燒花花邊等創新品種。
目前,常熟花邊參與了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國家重點工程的裝飾制作。“在展示館內,最具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名為《七仙女下江南》,作品里人物的耳朵、蜘蛛網、桂花抽絲,多種形狀的‘旁步’型針法集匯,十分珍貴。”小席說。
創意變成產品僅需24小時
傳承古法技藝,智造產業園里的企業設計師們還把天馬行空的創意變成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在快鴨智造生產線上,刺繡機正根據輸入的設計圖案和換色程序,自動完成多色刺繡。“我們還能實現個性化定制,客戶在淘寶上下單,提供自己想要的圖案,我們接單后就能開始制作。從下單到完成出庫,全流程不超過24個小時。”智造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個性化定制呢?背后離不開智能工廠的快速反應。在一樓的吊掛車間,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生產線仿佛一條地鐵線,產品原料包為一個組合,裝置在帶有芯片的掛鉤上,根據事先輸入好的工序工段在軌道上依次有序地停靠和上車,自動送到下一道工人手里。
工人們則相互配合,有條不紊地進行縫制等加工,完成后轉送到下一個工序站,最終打包、分揀運送給物流公司。記者留意到,客戶下單圖片和成品裝訂在一起,以防錯漏。
“正是企業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將傳統的人工制作升級為智能制造,使得企業在‘小而快’的市場需求下,培養出生產周期短、品質穩定、交貨快的核心競爭力。”蘇州片刻文創工作人員介紹,企業生產的個性化定制帆布包最受消費者喜愛,價格在30元-150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紡織服裝產業是常熟市傳統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近年來,既涌現出波司登等標志性企業,還有依托服裝產業興起的直播電商,讓常熟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當前,常熟市正搶抓蘇州高端紡織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機遇,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集聚作用,助推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探索產業鏈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