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明年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近40%的關稅,這一舉措可能使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最多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特朗普即將上任,2025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壓力,美國關稅沖擊是最大不確定因素,樓市低迷等現實困境也讓中國經濟更加脆弱,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政策至關重要。
路透社11月13日至20日對50多名經濟學家進行了專項調查,對逾50名分析師調查預估中值顯示,美國可能在明年初對中國征收38%關稅,預計最多拖累中國2025年經濟減速1個百分點。
“預計2025年(美國)不會立刻征收60%的關稅,”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稱。
他認為,新一屆美國政府將重拾特朗普1.0的原計劃。基準預測情景是,對華征收關稅將分兩步走實施:一是先恢復關稅清單1-3商品的30%關稅,對清單4A/B的商品征收15%關稅,這將使平均關稅從13%提高至22%;二是對所有清單商品加征10-15%的懲罰性關稅,屆時平均關稅水平將提高至32-37%。
摩根士丹利亦預計,美國最快可能在2025年一季度提前宣布全面關稅計劃,并在2025-26年分階段實施。
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2025年初不會對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因為這可能會加劇美國國內通脹。
巴克萊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認為,中國2025年出口表現取決于美國可能加征關稅的時點,而這仍是個未知數。即使美國新政府行動非常迅速,預計關稅細節最早可能在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公布。
對于調高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受訪者預估中值顯示,美國關稅沖擊可能令中國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減少約0.5-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預計,接下來中國可能會宣布更多新的刺激措施。
“特朗普上臺有望進一步打開國內政策空間,...后續更多增量政策也正在路上,”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稱。
他預計2025年中國GDP目標增速可能仍定為5%左右的偏高水平,緊盯12月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明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對赤字率、專項債新增額度、特別國債額度等的具體部署。
巴克萊(Barclay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我們認為中國政府仍有時間觀察和應對美國政策及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然后在稍后階段推出政策回應。"
不過,目前多數受訪經濟學家仍將今年和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中位數分別維持在4.8%和4.5%,與美國大選前的預測一致,并預計2026年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4.2%。他們正在等待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可能會下調預測。
在23位受訪經濟學家中,19位認為中國政府最近宣布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對經濟影響有限,需要更多刺激措施。只有4人認為這些措施將促進經濟增長。
市場分析指出,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周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以幫助緩解經濟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分析師預計,盡管有政策支持,中國經濟的放緩趨勢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