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交易”盛行,美元強勢上揚。紡織業界最為矚目的,當屬人民幣匯率及中國關稅政策,這些議題近期亦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人民幣被動承壓
美國10月份經濟數據走強預期等因素帶動,11月12日,美元指數一度升至105.73,創7月3日以來新高。人民幣匯率被動承壓,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今日盤中連續升破7.23、7.24、7.25關口。
多位外資、中資銀行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中國央行在美國大選當日保持淡定,在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上漲時并未使用逆周期因子,表明當前匯率水平仍在舒適區間內。本周開始,人民幣較大幅度走弱,但11月12日逆周期因子也沒有出現。由于歐元、日元、英鎊等都對美元大幅貶值,因而這可能體現出中國央行希望維持一籃子貨幣穩定的意圖。
計劃取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
11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
彭博社記者提問,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會眾議院共和黨議員正在制定一項法案,可能會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林劍表示,根據中美雙方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的協議,美國2001年宣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
美方一些政客妄圖開歷史倒車,將中美經貿關系拉回冷戰時期,這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只會損害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干擾全球經濟運行。
“我們敦促美方有關議員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停止損人不利己的言行。”林劍說。
據了解,這是2022年以來,美國政界連續第三次要求提出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今年,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也被納入共和黨的競選綱領之中。
平均關稅升至60%以上
美國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對中國出口貿易構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首先,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平均關稅稅率預計將從現有的2.2%大幅提升至60%以上,這一變化將直接影響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據估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中約有48%的產品已經受到額外加征關稅的影響,而取消最惠國待遇將進一步擴大這一比例。
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就針對中國化工品原料進行傾銷調查初裁,聲稱傾銷幅度高達354.99%!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增大,關稅問題對紡織業的沖擊,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呢?
1、多元化市場:積極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如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等,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通過參加國際展會、B2B平臺和海關數據等方式尋找、開發新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分散貿易風險。
2、營銷模式創新:新型的營銷模式尤其是利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是一個重要的方向,TikTok 在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TikTok 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和影響力。11月12日,頂流李子柒宣布正式回歸,在抖音等平臺更新了兩條視頻,直接登上微博熱搜。在如今越發“短平快”的短視頻內容生態里,短視頻是做好品牌宣傳的重要途徑。
3、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生產出具有差異化的產品,以緩解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并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行業整合:面對高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可能會經歷一輪整合。擁有較強技術實力、品牌影響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將更有可能存活并發展壯大,而一些小型、低效的企業則可能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