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除了藥品、運輸設備和公路車輛之外,去年全球大部分行業的貿易都有所下降。去年貿易額下降超過 10% 的部門包括服裝、紡織品和化學品。
報告顯示,隨著全球貿易在地緣政治方面的明顯變化,以及 COVID-19 大流行病和俄烏戰爭后供應鏈的重大調整,印度對中國和歐盟的貿易依賴估計上升了 1.2%。
盡管印度努力通過與生產掛鉤的獎勵計劃和質量控制命令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阻止廉價中國商品進入印度,但還是出現了這種情況。
印度對沙特阿拉伯的貿易依賴下降了 0.6%。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俄烏戰爭導致貿易發生了重大變化。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上升了 7.1%,而對歐盟的依賴則下降了 5.3%--這是俄羅斯石油從歐盟轉向中國和印度的結果。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與俄羅斯的雙向貿易額達到 2400 億美元。戰后,當美國和歐盟的大型企業開始撤離俄羅斯時,俄羅斯也增加了對中國商品的采購。
"在過去兩年中,國際貿易的地理接近程度保持相對穩定,顯示出最小的近岸或遠岸趨勢。然而,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貿易的政治接近程度明顯上升。
"這表明,雙邊貿易模式有利于地緣政治立場相似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同時,全球貿易日益集中于主要貿易關系,盡管這一趨勢在 2023 年最后一個季度有所緩和。
然而,美國去年成功地將對中國的依賴度降低了 1.2%,并提高了對歐盟和墨西哥的貿易依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