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新興國家和地區,如東盟、俄羅斯、拉美、非洲和中東,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中國未來將如何擴大對這些市場的出口份額?
專家圓桌:
周密
中國商務部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倪月菊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李宏兵
北京郵電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排名不分先后)
周密:
對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說,中國不一定要完全增加市場份額。增加市場份額主要從兩個角度看,一是這些區域未來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份額仍會持續增加,這是因為中國與這些國家貿易相互依賴關系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供應鏈也會變得更為通暢,更有優勢發揮各自的長處,這對增加雙邊貿易的依賴性有好處,而且會使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在中國外貿的占比逐步擴大。另一方面,中國與這些國家貿易往來不是為了增加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份額,而是考慮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受貿易結構單一的影響,有適度發展多元化的需求,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并不是為了追求在進出口中比重的無限擴大,而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產業鏈的相互配合。同時也能提升這些國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伴隨在產業價值鏈上的提升,這些國家的貿易能力和附加值都會有所上升,這是中國與這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發展貿易的新特點。
倪月菊:
一是進一步加強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這將有助于增加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機會,并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二是持續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的落地實施,通過不斷減少關稅、降低貿易壁壘、提升通關效率等,推進雙邊貿易增長;三是促進出口產品的持續轉型升級,以提高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聲譽,拓展海外市場;四是不斷創新出口產品和技術,開發出更加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技術,從而擴大出口市場份額;五是不斷創新貿易方式,利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平臺擴大銷售渠道,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將中國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李宏兵:
2013年至今,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126萬億美元。2023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規模達到19.47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中國外貿總值的46.6%,規模和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從具體國家和地區來看,2023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在“一帶一路”貿易中的占比為44.75%,東盟依然是“一帶一路”貿易的重要區域。中國與中亞、獨聯體國家貿易快速增長,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增幅達26.3%,俄羅斯也超過越南,成為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的最大貿易伙伴。
為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市場份額,一是要在成果豐碩的基礎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的經濟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二是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數字絲綢之路為代表的互聯互通數字化水平;三是構建相互依存的國際產業鏈,提升中國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四是提升供應鏈合作新水平,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加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與共建國家共商更多投資合作、服務貿易等方面的工作機制,保障“一帶一路”供應鏈的穩定暢通;五是加強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多邊機制的合作與交流,深化綠色、數字等領域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