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shù)十年間,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及金融霸權國,對世界經濟及貿易的影響巨大。美元作為全球霸權貨幣,從全球股市,到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再到大部分的國際貿易,都以它為錨點或媒介。
在紡織行業(yè),外貿出口要用美元,引進進口設備要用美元,聚酯原料的價格也與美元息息相關。過去幾年間,美元的信用透支速度加快,2024,隨著美元降息周期的逐步到來以及美國大選的不斷臨近,美元所受到的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
特朗普:如果不用美元,就等著100%的關稅上周日,特朗普在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召開集會時揚言:“你離開美元,你就不能和美國做生意了,因為我們要對你的商品征收100%的關稅。”此前,特朗普和他的經濟顧問就如何懲罰那些尋求以美元以外的貨幣積極參與雙邊貿易的盟友或對手進行了數(shù)月的討論。長期奉行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的特朗普表示,美元在過去八年中一直“受到嚴重圍困”,“許多國家”都在遠離美元。
不過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shù)據(jù),盡管近幾十年來美元的主導地位有所下降,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美元仍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59%,遠高于第二位的歐元(占比20%)。但這一數(shù)字確實較2016年的65%有所下降,因此有關美元“衰敗”的傳言也并非空穴來風。德國商業(yè)銀行周一發(fā)布報告稱,特朗普計劃在國際貿易中強制推行美元的主導地位,這種做法存在很高的風險,可能會導致經濟混亂,最終反而會削弱美元的貨幣地位。實際上,就連特朗普本人也認為,美國推動的制裁導致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被削弱。“我實施制裁,也盡快解除制裁,因為制裁最終會扼殺美元及其所代表的一切。”沙特官員:愿意嘗試“石油人民幣”“石油美元”是目前美元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jù)港媒《南華早報》9月9日報道,上周六(7日)沙特阿拉伯工業(yè)和礦產資源大臣班達爾·胡拉耶夫在香港受訪時表示,沙特愿意“嘗試新事物”,對包括在跨境原油交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新想法“持開放態(tài)度”。此外他還表示,歡迎與金屬、制藥、智慧城市、機器人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相關的中國企業(yè)前往沙特投資。《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正在更廣泛地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
2023年11月,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互換規(guī)模為500億元人民幣/260億沙特里亞爾,協(xié)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這標志著利雅得與北京之間金融合作的一個里程碑。與此同時,在跨境原油交易結算中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即“石油人民幣”,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步,也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上無處不在的美元發(fā)出挑戰(zhàn)。金磚國家支付系統(tǒng)或將上線8月17日,俄羅斯多家媒體報道稱,金磚國家將建立類似SWIFT的金融系統(tǒng),這種名為BRICS Pay的數(shù)字支付平臺,是由中俄、印度、南非和巴西共同開發(fā),旨在取代SWIFT,進一步去風險化,并促進金磚國家間的數(shù)字貨幣交易,允許以本國貨幣支付,以減少對美元、歐元等傳統(tǒng)西方貨幣和交易體系的依賴。據(jù)俄羅斯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有價值數(shù)百億元人民幣的交易無法執(zhí)行,不過俄羅斯正想辦法通過第三國繞過審查。筆者也遇到過確實有紡織老板遇到過收款困難,俄羅斯客戶已經打款,但貨款卻無法結算,導致他不敢再接后續(xù)訂單。
編后語:美元受到“圍攻”,歸根結底還是美元越來越脫離它本身交易媒介的作用,反而常常成為一種政治化的工具。在紡織行業(yè),一些國家明明存在需求,卻因為美國的政策或者缺乏美元外匯等因素不能進口,本國的產品也難以銷售,拖累了全球商品的流通,而如此一來,“看不見的手”自然會尋找它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