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態勢顯著。9月26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0.5%至6.9975,再度升穿7.00大關,已經創16個月以來新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美聯儲降息之后,疊加近期國內一攬子政策出臺以及國內經濟復蘇預期向好的推動下,本輪離岸人民幣穩速升值,突破7.0關口。展望未來,此前積壓的結匯需求還會進一步釋放,人民幣匯價向上“破7”后可能還有一定升值空間。
強勢上行“破7進6”
9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0202元,單日調升308點,前一日報7.051,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連續多個交易日呈現升值走勢。
事實上,近幾個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出強勢升值態勢。將時間線拉長來看,9月25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升值至7.0160,較7月最高上行2794基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報6.9951,較7月最高上行超3000基點。
在本輪人民幣匯率升值中,離岸人民幣較在岸人民幣拉升幅度更大,最高報6.9951這一數值,已經創下2023年5月以來新高。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看,第一波美元大幅貶值,我國經濟復蘇預期,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帶動近期人民幣大幅、快速反彈,從升值幅度看已超預期。
國內外多方因素催化
就在“破7”的前一天,即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進行了調整,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明顯緩解,而且轉向升值。9月18日,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這也是過去幾年美聯儲始終處于加息周期中的首次降息。
同時,國際上其他一些中央銀行,例如歐央行6月以來已經兩次降息共50個基點,英格蘭銀行8月降息25個基點,加拿大、瑞典等央行也轉向降息。除了日本央行之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進入了降息周期,美元升值的動能減弱。隨著國內外貨幣政策周期差的收斂,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外部壓力明顯減輕。
談及此次人民幣升值,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大幅走高,主要由多方因素推動,一方面,9月24日人民銀行宣布降息降準、加大房地產行業政策支持力度,這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是人民幣匯價大漲的主要原因。
此外,9月美聯儲大幅降息,美元指數趨于下行,也會推動人民幣對美元被動升值。王青認為,7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改變了市場預期,8月銀行代客結匯規模和結匯率都在上升,而銀行代額售匯規模和售匯率顯著下降,這在短期內形成了“結售匯平衡好轉——人民幣升值”循環,預計9月這種狀況還在加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美聯儲于2024年9月的會議上宣布降息50基點,隨著美聯儲拉開降息序幕,美元指數的走弱緩和了人民幣匯率的外部壓力。9月24日,潘功勝宣布降息、降準、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降低首付比、創設權益市場創新支持工具等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拳。隨著貨幣政策端的超預期發力,市場風險偏好出現回升跡象,成為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的關鍵催化。
避免潛在回落波動風險
“我們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要強化預期引導,防止外匯市場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實現,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談及人民銀行在匯率政策上的立場,潘功勝如是定調。
展望后續,在業內看來,此前積壓的結匯需求還會進一步釋放,人民幣匯價向上“破7”后可能還有一定升值空間。
正如王青所言,當前人民幣匯率主要受兩個因素牽動:一方面是美元走勢,這會造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被動升值或貶值;另外是國內宏觀經濟走勢,決定了人民幣內在升值或貶值動能。
“我們判斷,短期內人民幣有望延續7月以來的強勢表現。不過,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前,人民幣出現持續大幅升值走勢的可能性也不大。”王青預測,整體上看,下一步人民幣會保持和美元反向波動的格局,脫離美元走勢大升大降的可能性很小。
這也意味著未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并非固守某個匯率點位,而是重點防范人民幣脫離美元走勢的急漲急跌,這對當前防控外部風險有重要意義。換言之,未來人民幣對美元能否持續回到“6字頭”,將主要由美元指數走勢決定。
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企業套保率和人民幣跨境結算比例顯著上升,市場參與者面對匯率變化更加理性,有助于降低匯率大幅波動的可能。
對于市場參與者,要堅持風險中性。匯率是由市場交易形成的,目前,外部不確定性依然比較多,在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任何人都無法對匯率短期走勢作出準確判斷,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雙向波動是常態。金融機構、企業乃至居民個人都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不去賭匯率方向。從過往經驗看,賭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的做法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