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江蘇、山東等地紡企反饋,隨著鄭棉CF2409主力合約跌破14000元/噸,鄭紗CY2409主力合約下破20000元/噸,部分棉紗報價試探性下調100-200元/噸,后市繼續下跌風險較大。
從調查看,自5月中旬以來,部分紡企采取按單生產、限產甚至停產實現降庫存目標,棉紗貿易商、織布廠也沒有開啟集中補庫操作。目前整個棉紡織產業鏈紗布庫存并不大,低于往年水平,紡企大多沒有較大幅度下調棉紗出廠價計劃,除紗線累庫率不高外,還與C32S及以下處虧損和“金九銀十”旺季即將到來有關。
廣東、江蘇、浙江等市場貿易企業反映,7月中旬以來氣流紡棉紗詢價、成交持續回暖,衛衣用棉紗出貨加快,主要受2024年秋冬季訂單陸續下達拉動,但C50S及上高支普梳紗延續成交冷清、報價陰跌的勢頭。一些規模以上紗廠壓縮C40S及以上產量,逐步擴大OE紗、低支環錠紡紗(部分企業采用粗支紗代替股線),以期達到維持生產、減少放假天數的目的。
而在棉花方面,受下游紡織市場淡季影響,紡織企業采購棉花延續隨用隨買模式。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截至7月25日,全國棉花累計銷售率87.5%,較過去四年均值下降1.8個百分點。據萬得數據統計,截至6月,全國棉花工商業庫存406萬噸,按照過去五年7-8月庫存消化進度測算,到8月底棉花庫存將下降至300萬噸左右,為近五年來中等水平。據鄭商所倉單數據,截至7月25日,棉花倉單11702張(46.8萬噸),較上月下降1395張(5.6萬噸),降幅10.7%,近期下降趨勢較為明顯。目前疆內未售棉花若順價銷售虧損較高,加上企業信貸資金相對充足,主動降價銷售意愿不強,部分棉花計劃延續到下年度銷售。貿易商、紡織企業考慮若棉花期貨價格繼續下跌,將會在期貨市場上加大采購棉花,因此預計國內棉價下跌空間相對有限。
歷史數據顯示,每年下半年棉紡織市場活躍度高于上半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十年9-12月國內規模以上企業平均紗產量553萬噸,較3-6月平均紗產量高出6%。通常情況下棉紡織市場“金九銀十”于7月下旬至8月開始備貨,意味著后期棉花需求或有望逐步回升。近期據部分廣東、江浙紡織服裝企業反饋,由于少量秋冬季訂單下達,市場訂單略有增加,從而延緩了企業開機率下滑趨勢。
但是地產棉方面卻不容樂觀,從安徽4家存有地產棉的軋花廠了解到,隨著棉花期貨價格大跌,本就難以銷售的地產棉更加無人問津。
目前,除了一家存棉數量較多外,其余3家軋花廠存量在100噸左右。棉紡織行情持續低迷對地產棉需求下降,從四月份開始,地產棉銷售越來越困難,售價越來越低。據某軋花廠介紹,今年2227級皮棉最高價賣到15900元/噸,最低只有14200元/噸,相差1700元/噸。面對棉花期貨價格跌跌不休,皮棉銷售難度加大,存棉的軋花廠虧損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