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數據不佳,種植天氣良好,優良率增加,美棉失守70美分/磅的極重要關口,但大跌后昨日夜盤微漲0.36%。鄭棉市場情緒低迷。國內部分紡織企業表示近期訂單略有好轉,但亦有部分紡企開始降價拋售棉紗。受市場情緒,外盤和下游仍在走弱影響,鄭棉偏弱震蕩,試探1.4關口支撐。若支撐有效,反彈回補跳空缺口。
本周,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共振破位下跌,ICE美棉期價失守70美分/磅大關后創下近四年來最低點,鄭棉主力則加速下探14000元/噸大關。今年二季度以來,國內外棉價均呈弱勢運行。4月1日至7月24日,鄭棉跌幅達11.22%,美棉跌幅達25.19%。7月26日,鄭棉主力合約上漲70元收于14155元/噸。
本輪跌勢緣何而起?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受市場對新年度全球棉花供需格局趨松的預期影響。
供應端
全球總體來看棉花產區天氣都比較適宜,只有美國密西西比和喬治亞地區出現輕微干旱,但本周美國干旱情況并沒有進一步惡化,美棉優良率也在一輪下降后企穩,而且未來降水預報充足,因此整個種植端豐產的確定性較強。
美國農業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7月21日當周,美國棉花優良率為53%,創下2021/22年度以來最高值;結鈴率為42%,五年均值為34%。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杰表示,當前美棉產區天氣有利于棉花生長,新棉產量預期增加導致本周ICE美棉期價持續下跌,給國內棉花市場形成拖累。
國內供應方面,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嘉寧表示,新年度新疆在糧食保供方針下,植棉面積縮減,但今年種植期天氣良好,積溫同比提高,新棉生長進度偏快且長勢良好,預計總產有望同比增加且上市時間提前。
需求端
中間環節需求方面,紗廠開工率在利潤環比提高的同時進一步走弱,說明紗廠庫存到達臨界點開始主動去庫存,但本周紗廠成品庫存仍在壘庫,預計開工率降進一步降低,棉花的直接需求仍有下降空間。
“鄭棉價格本身驅動不足,主要跟隨美棉走勢。”國海良時期貨分析師胡林軒表示,新疆新棉長勢良好且未發生天氣風險,棉紡產業尚未完全走出需求偏弱和產品庫存偏高的低迷狀態,國內市場的現實和預期讓鄭棉價格也難以獨善其身。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連續三個月處于臨界點以下。6月份,在構成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的7個分項指數中,原料采購指數、原料庫存指數、生產指數、產品銷售指數、產品庫存指數、企業經營指數、企業信心指數均低于臨界點,除產品銷售指數、產品庫存指數較5月出現上升外,其余指數較5月出現下降。
卓創資訊監測顯示,截至7月25日,國內3128B級皮棉均價14980元/噸,較7月18日跌3.10%。本周國內棉花現貨均價15290.40元/噸,較上周均價跌198.40元/噸。劉杰表示,國內秋冬訂單未見明顯起色,市場需求啟動緩慢,紡企棉紗銷售依然疲軟,正值高溫高濕季節,紡織企業限產或放假現象依然較普遍,皮棉需求不足。
展望后市
展望后市,國內外棉花期價雙雙下探新低,市場上下游看跌心態增強。劉杰表示,美棉生長優良率改善,豐產預期進一步增強,國內新棉亦存在增產可能,供應端寬松而需求端暫無改善跡象,下游淡季開機率繼續下滑,市場供過于求特點明顯。預計9月需求旺季來臨之前,棉花現貨價格或繼續下跌尋底。
陳嘉寧表示,國內下游紡織廠原料庫存偏低,在“金九銀十”旺季前存在剛性的補庫需求,下游走貨或好轉,雖持續性存疑,但隨著需求端邊際恢復,或對棉價逐漸形成支撐。同時,新年度新疆軋花廠雖包廠熱情降溫,但產能依舊過剩,軋花廠與棉農之間的博弈仍將持續。
胡林軒表示,美棉供需狀態預計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球市場在現實端保持供大于求,而新產季表現為增產預期,天氣是唯一的不確定變量,值得關注。國內市場方面,產業內原料采購意愿不積極,開機率低位狀態需要下游訂單明顯復蘇來刺激,但當前下游需求好轉并不明顯,不足以扭轉市場震蕩偏空的氛圍,短期內鄭棉預計繼續保持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