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20日,國內外棉花市場跌勢兇猛,宏觀面風險加大和棉花需求持續低迷引發基金多頭大規模拋售,ICE棉花期貨主力12月合約連續破位下跌,至周五勉強站穩82美分,單周跌幅超4%,盤面跌破了84-89美分的長期盤整區間。與此同時,受多重利空影響,國內鄭棉期貨近五個月來首次跌破了16000元/噸,單周跌幅超過5%。
本次棉價下跌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出乎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料,外盤大跌的主要誘因是巴以沖突可能擴大導致金融市場風險陡然升高,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次放話可能繼續加息,資金為避險從農產品中撤出,轉而追捧美元、黃金等產品,棉花也因此遭遇一劫。宏觀面風險加大給本就平淡的棉花需求帶來新的壓力,當周的美棉出口周報顯示,前周棉價下跌期間美棉出口依然表現疲軟。從目前來看,澳棉和巴西棉新花供應量大增,價格也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美棉一方面陳棉供應緊張、新棉不能及時全面補位,另一方面各國新棉上市后供應量大增,短時間進口需求難以釋放,除非中國積極使用配額進口,否則年底前美棉出口難有明顯改觀。另外,近期美國天氣良好,新棉收獲進展順利,沒有給市場提供炒作的機會。
經過近期的下跌之后,ICE期貨持倉量有所下降,前期積累的壓力有所釋放,這對價格后期的平穩運行有利。根據最新的CFTC持倉報告,截至上周二(10月17日),基金在一周內凈賣出約1.44萬手,凈多頭數量下降到33345手。過去幾個交易日ICE期貨成交量巨大,基金多頭數量將進一步減少。連續拋售之后,棉花市場的賣盤逐漸枯竭,主力12月合約下行的動能有所減弱,棉價出現企穩跡象,本周一盤面止跌反彈。
綜上,在宏觀面風險加大和基本面偏弱的情況下,近期棉價可能從前期的強勢震蕩轉為偏弱運行。上周,主力12月合約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距離去年的絕對低點不遠。從歷史角度看,收獲高峰期出現全年低點的概率較大,考慮到棉花需求處于緩慢復蘇的過程之中,美棉供應同比大幅減少已成事實,預計棉價繼續向下突破的空間不大,80美分的價格已經足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