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海運價格迎來一輪又一輪上漲,各大航運公司屢次提價,帶動亞歐、北美、南美等主要航線海運價格不斷攀升。在7月份中旬終于迎來了難得的“降溫”,但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海運行情仍處于高位...
在連續十三周上漲后,運價似乎有所降溫。根據上海航交所7月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上海出口集裝箱船運價指數(SCFI)3674.86點,終止13連漲較上期下跌1.6%。航線走勢分化,除遠東至歐洲航線以及東南亞運價上漲外,其余航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來看,7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505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4.0%。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5424美元/TEU,較上期微跌0.1%。
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7654美元/FEU和9881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下跌5.5%、0.6%。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8760美元/TEU,較上期下跌2.9%。
而在近洋線,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293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299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上漲23美元至753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下跌4美元,為162美元。
有貨代負責人表示,“這兩天艙位好訂了不少,目前除了歐線還略微緊張,其他航線已經開始缺貨了,包括美線。”不過也有貨主表示:“目前貨運代理提供的報價仍然同上旬時一樣,訂艙依然不太好訂。”
實際上,運價上漲的核心問題還是圍繞紅海繞航、港口擁堵等對船舶周轉效率的影響。紅海繞航造成的歐線運力損失,主干航線仍然面臨艙位緊缺的問題。
隨著三季度傳統運輸旺季來臨,運價將如何變動?7月前存在歐美增加關稅,貨主提前出貨推高運價的因素。但歐線運價預計不會短期內快速回落,仍待運力與貨流平衡;美線方面下半年或是先跌后漲的趨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艙位的緊張度已較五月和六月有所緩解,船司推漲的動力有明顯的欠缺,貨主也在觀望,預計未來運價有望逐步下行。
鑒于紅海局勢的不可預測性和未來供需的不明確性,此外還有惡劣天氣、地緣政治風險、港口擁堵、罷工等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下半年航運業依舊面臨重大考驗。
當前,艙位緊張程度仍是支撐運價增長的動力,雖然現階段運價上漲的力度沒有那么猛烈了,但仍需用理智的態度去看待市場旺季需求。再次提醒,近期運價多變,要出貨還是要提前做好溝通, 做好出運計劃,以免影響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