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美國農業部公布的7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4/25年度棉花播種面積預估上修至1167萬英畝,收割面積預估上修至967萬英畝,單產和總產量預估調增至844磅/英畝和370.1萬噸。美國2024/25年度棉花期末庫存預估修正至115.4萬噸,明顯高于6月預估的89.3萬噸。同時,全球2024/25年度棉花產量預估上修至2616.8萬噸,消費量增加5.6萬噸,期末庫存預估下修至1799萬噸。
市場反應:盡管美國農業部7月供需報告釋放偏空消息,但美元指數走弱,提升了美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且全球股市走強也支撐棉花價格。ICE棉花期貨止跌企穩,指標12月棉花期貨合約上漲0.40美分,結算價報每磅71.27美分。
USDA7月供需報告公布當日美棉表現
解讀:從歷史數據來看,往年USDA7月供需報告公布當天ICE棉花期貨漲少跌多,給市場帶來偏空的概率居多。7月報告還展現出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特點,美國農業部要么不動或動作很小,對市場影響極為有限,難以撼動期價走勢,美棉波動幅度不超過1%。要么就是大動作,直接引燃市場的炒作熱情,給期價帶來超出4%的劇烈波動。2011年和2022年7月美國農業部釋放美國消費需求前景疲軟利空,美棉跌幅均超出4%,2022年還觸及跌停限制。2016年USDA將美國出口預估調增至四年高位,并大幅下修全球庫存預估,期價應聲跳漲至逾兩年最高,錄得4.41%的漲幅。2018年USDA下調美國和全球產量預估,并上調全球消費預估,供應緊張預期支撐期價大漲4.51%,觸及漲停限制。
今年美國農業部全面上修2024/25年度美國棉花種植面積、產量和期末庫存預估,根據6月底的實播面積報告將美國棉花種植面積調增100萬英畝,產量增加21.7萬噸,達到370.1萬噸,美國期末庫存增加26.1萬噸,為115.4萬噸,庫存消費比上升到36%。不過,在6月末美棉實播面積上修的利空影響下,報告公布前多數分析師認為美棉產量將增加到21.7萬噸以上,市場對USDA上調供應前景已做好心理準備,利空預期已提前在市場中消化,再加上美元走弱提升美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利空報告未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全球供需情況來看,美國農業部調增全球2024/25年度產量和消費量,全球棉花產量預計為2616.8萬噸,環比調增22.9萬噸,主要原因是美棉產量增加。全球消費量環比調增5.6萬噸,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增加抵消了其他地區的減少。全球期末庫存環比調減18.9萬噸,主要減少來自印度。
目前美國新作棉花全面進入生長期,產區天氣和新棉長勢愈發引人關注。近期部分種植帶降雨有所減少,高溫和干燥天氣有抬頭跡象,新棉長勢普遍轉差,作物評級連續下修。從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最新作物生長報告來看,全美好苗比例降至45%,得州下降9個百分點,密西西比州下降10個百分點,田納西州下降14個百分點。近期美國產棉區出現干旱天氣的范圍有所擴大,美國國家氣象局對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等部分地區發布高溫預警,這兩個州的棉花長勢可能將繼續受到干旱天氣影響。
USDA報告兌現美棉新作增產預期,且出口簽約量和裝運量持續緩慢,本年度需求下降和下年度供應增加成為壓制棉花市場的主要利空因素,ICE期棉或難以沖破低位震蕩區間。但美棉增產潛力究竟有多大就是個很大的問號,隨著新棉生長進入關鍵時期,天氣對盤面的影響將與日俱增,如果7-8月雨水不足,會直接影響棄收率和最終收成,旱地田面積大增將使美棉產量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大,由此引發的天氣炒作可能給市場帶來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