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后,國內的二手衣服行業剛剛起步,“真正有能力完成回收、消毒、銷售的公司可能只有幾十家”。郭松和同學合伙創辦了工廠,踩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回收,也與全國各地的回收商合作。
成立公司的第一年,郭松和團隊回收了2000噸二手衣服,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銷往海外市場。到2014年李文財加入團隊時,他們每年能回收處理1萬—2萬噸衣服,“當時辦公室里只有三五個人”。之后兩年,公司發展迅速,團隊也完整地建立起來。
整個舊衣回收體系分為回收端、處理端、銷售端、再生產端,形成一個資源循環系統。國內的二手衣服相關企業,大多只涉及了其中一兩個環節,而郭松和團隊的目標是打通全鏈路。
中國的二手服裝在國際市場上是后來者居上。據聯合國官網貿易數據顯示,2009年開始,才有中國的企業往國際市場出口二手衣服。2010年,“珠三角”出現了很多二手衣服的分揀、打包工廠。郭松和團隊進入二手衣服行業,也正是這一年。
到2021年,非洲二手衣服進口額達18.4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有6.24億美元。只用了十年時間,中國的二手服裝貿易便從零起步,超越了歐美國家在非洲幾十年的積淀。
相比歐美、日韓的二手服裝,非洲人民也的確更喜歡中國人的衣服。
中國人口眾多,服裝樣式豐富,潮流緊跟市場。歐美、日韓等國已發展至低欲望階段,整體服裝風格偏素。而中國人的衣服“夠花”,更符合非洲消費者的喜好。
出乎李文財預料的是,中國人的衣服尺碼,也更合適非洲人。“歐美人近些年肥胖人群增多,衣服尺碼都太大,而非洲人看上去人高馬大,但因為生活條件有限,普通民眾的身材都很精瘦。”
其實,中國大部分二手衣服的零售價,并不比其他國家的價格低,“因為大家都喜歡,所以有溢價空間”。網上熱議的“美團”“餓了么”“校服”在非洲二手服裝市場的確存在,但并不如網友所說的“只要有中國字,非洲人就愛穿”,“是因為這類衣服耐磨,他們工作需要”。
新冠疫情爆發的那兩年,中國的二手衣服在國際市場上增長非常迅速,郭松的公司也在那幾年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二手服裝貿易企業。公司60%的二手衣服都出口到了非洲,“東南亞市場也非常大”,一些高端禮服、裙子等二手衣服,則銷往了歐洲。
龐大的代理、分銷、零售網絡,加上為二手服裝產業而生的清洗、縫紉、搬運等環節,為非洲人民帶去了大量就業崗位。
但擺在郭松和團隊面前的,仍然有很多問題。國內的二手服裝市場發展迅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從整體來看,如今仍屬于“行業亂象”的階段。一個直觀的表現便是,“二手衣服是沒有標準的”。
格瑞哲的二手衣服會貼品牌標簽,他們會將每一包衣服的價值,穩定在一定標準內,“比如一個大包里,既有價值高的衣服,也有平價衣服,但基本不會出現不能穿的衣服。”這就能保證,代理商拿到衣服后,經轉手后能賺到錢,進而也能提升品牌在非洲的形象。
這兩年,團隊經常能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接到慕名而來的訂單,有人拿著他們的標簽,找了很久才聯系上他們。一個曾在廣州幫格瑞哲做翻譯的肯尼亞小伙子,在疫情期間回到非洲,成為格瑞哲在肯尼亞的代理商,靠倒賣二手衣服,小伙子兩年后在肯尼亞蓋了別墅。
實際上,做到標準化,是需要多付出大量成本的。郭松的公司為了“合規化”,運營成本比同行高出很多,但他們在公司管理流程上做了很多節省成本的嘗試。他們也成了國內閑置紡織物資源處理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但在利益面前,無序競爭占了上風,加上二手服裝產業的附加值太低,利潤微薄,供需關系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在互相博弈”。
這也導致很多出口到國外的二手衣服質量參差不齊。“什么是七成新,什么是八成新,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定義。”李文財透露,大多公司只做部分品類,只參與某一個環節,出于利潤考慮,這樣沒錯,但從循環鏈條來看,又似乎不夠。當行業發展成熟后,合規是必須要做到的,從長遠來看,反而更有利于公司的發展。
對于每年都要出國考察的李文財來講,看到來自中國的質量好、品質好的二手衣服穿在別人身上,才是讓他最自豪的時刻。
中國二手服裝火爆非洲的原因
對于目前非洲眾多國家的人民而言,購買新衣往往被視為一種奢侈消費。而來自中國的二手服飾,因其價格親民且款式新穎,極大地滿足了他們對服飾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了他們更為實際和受歡迎的選擇。
二手服裝之所以能夠在非洲市場打開銷路,形成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商業鏈條,不僅源于非洲市場對服飾的剛性需求,更得益于中非商人的密切合作與共同努力。特別是“一帶一路”等政策的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構建了穩固且友好的國際關系網絡。非洲人民對印有中國標志的二手衣物的喜愛,正是中非兩國經濟文化交流與互通互鑒的生動體現。
中國企業如何進入非洲二手服裝市場
了解非洲市場
在進入非洲市場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消費者喜好、價格敏感度以及貿易政策等。這有助于商家制定合理的出口策略。
建立供應鏈
建立穩固的二手服飾供應鏈是進入非洲市場的關鍵。可以通過與國內回收商、分揀中心以及非洲當地的進口商和代理商合作,確保二手服飾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