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集裝箱海運市場繼續呈現出強勁的上漲態勢,旺季效應顯著拉動了運價漲幅。據28日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顯示,周漲幅高達6.87%達到了3714.32點,并已連續12周上漲。
在各大航線中,上周表現平平的歐洲航線再次展現出強勁的漲勢,運價大漲12.5%。同時,地中海航線和美東航線的運價周漲幅也均超過10%。其中,歐洲航線運價上漲12.55%沖破5000美元/TEU關卡,美東航線運價上漲12.05%突破了9000美元/FEU的大關。
隨著第三季度進入傳統的歐美運輸需求旺季,加上貿易摩擦和加征關稅的影響,出口商紛紛提前出貨以應對市場變化。同時,歐美零售商也擔憂紅海危機延遲交貨也拉高庫存,導致目前歐美線的艙位已滿且預訂至7月底。
船公司已在5月和6月成功推漲運價,大型貨代公司透露,7月1日起,除美東航線因碼頭工人罷工危機導致運價調升2000美元外,美西和歐洲航線均每大箱調漲1000-1200美元。地中海航線則多數維持每大箱7000美元的運價不變。然而,預計7月15日下一波漲價中,美西的漲幅可能會有所松動。
多家貨代公司指出,根據7月1日的漲價計劃,美西航線運價將從7100-7400美元調漲至8100-8400美元,美東航線將從8300-8400美元漲至10300-10400美元,成為首條運價破萬元的航線。歐洲航線將從7500美元漲至8500美元,而地中海航線預計會保持在7000美元左右,或許有些公司會小幅上漲200-300美元。
不過,市場也傳出地中海航運、達飛等多家船公司計劃在7月推出加班船,并且達飛針對歐系大客戶提供優惠運價;同時一些在疫情后退出歐美航線的船公司也開始重返該航線。因此,業界估計,原計劃在7月15日對美西與歐洲航線每大箱再漲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計劃可能難以實現。船公司對美西航線的長約客戶提供的每周限量價柜數已經放寬,甚至有船公司預測歐洲航線屆時運價僅能上漲200-300美元。總之多因素對7月中旬的運價漲勢的影響尚待觀察。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
遠東到歐洲運價達4880美元/TEU,較上周飆漲544美元,周漲幅12.5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達5387美元/TEU,較上周大漲532美元,漲幅10.96%。遠東到美西運價達7830美元/FEU,較上周上漲657美元,漲幅9.16%;遠東到美東運價達9274美元/FEU,較上周狂漲997美元,漲幅達12.05%。波斯灣線每箱運價2711美元,周跌182美元,跌幅6.29%;南美線(桑托斯)每箱運價8854美元,周漲296美元,漲幅3.46%;東南亞線(新加坡)每箱運價743美元,周漲4美元,漲幅0.54%。
航運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全球集運供需變化受到兩大持續因素的沖擊。首先是巴以沖突的持續影響,由于沖突無法平息,紅海地區的航運活動難以恢復正常,導致全球集運供需格局發生重大逆轉。其次是正在進行的美東勞資談判的僵局,由于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美東碼頭面臨怠工的壓力不斷增大。事實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在于美東航線。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關于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工人的新勞動合同談判已經暫停,原因是馬士基專用碼頭的自動化影響了工人工作權益。現有協定將于9月30日到期,雖然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政府不太可能允許罷工事件發生,但工會在協定到期前可能發動間歇性怠工,這將嚴重影響美東港口的正常作業,因為美東港口占美國港口總裝卸量的43%。
陽明海運表示,當前全球海運市場仍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干擾,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盡管運力全開,但7月份仍面臨一箱難求的局面。由于地緣政治問題的不確定性,集運市場的走勢需要逐月進行檢視和評估。
但一家超大型貨代公司負責人認為,鑒于美東線運價的大幅上漲以及加班船的陸續推出,如果沒有足夠的貨量支撐,運價可能會迅速回落。德路里周四晚公布的WCI綜合運價指數上漲4%,德路里預計,由于亞洲港口的擁堵問題,后續運費將繼續小幅上漲。上海至鹿特丹的運費上漲455美元即7%至7322美元/FEU。上海至洛杉磯和上海至紐約的運費分別上漲4%至6673美元/FEU和7827美元/FEU。上海至熱那亞的運費上漲1%至7102美元/F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