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兩年,豆豆鞋“鼻祖”退市終于塵埃落定。
6月7日,意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托德斯)宣布正式退市,股票交易提前兩天終止,在最后一個股票交易日,該集團報收每股42.96歐元,總市值為14.2億歐元。盡管退出了資本市場,但據TOD'S門店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品牌和店鋪仍在正常運營。多次被傳私有化作為意大利老牌奢侈品集團,TOD'S誕生于20世紀初,從最初的一家小型制鞋作坊,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集團,品牌已走過百年歷史。
1983年,TOD'S品牌正式誕生;1985年和1989年TOD'S相繼收購了Hogan和Fay兩個品牌;1998年,TOD'S集團建成了在Sant'Elpidio a Mare的生產基地;2000年,TOD'S在米蘭上市;2003年,收購Roger Vivier品牌。目前,TOD'S的產品已經從鞋履擴大到了箱包、服飾等品類。雖然上市多年,但TOD'S在資本市場表現平平,很難與其他奢侈品集團比肩,在近兩年也曾多次被傳私有化的消息。2022年8月,TOD'S集團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Diego Della Valle的家族聯合控股公司DeVa Finance曾發起一項3.38億歐元的收購要約,提出以等同于集團在2000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發行價,即每股40歐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市場上流通的25.55%股份,將家族持有股份提升至90%以完成私有化,其余10%會由LVMH集團繼續持有。消息傳出后,Tabor Mannagement多次向董事會發布了信函,呼吁TOD'S集團采取更加公開、透明的流程,并大幅提高要約收購價格,認為每股收購價至少應為64歐元左右。最終,TOD'S集團以13年前同樣價格私有化的算盤落空。2022年10月,因收購股份未能私有化達到所需90%的持股門檻,Della Valle家族宣布放棄退市計劃。今年2月,有消息稱,LVMH集團旗下全球最大消費私募基金L Catterton宣布與Della Valle家族達成協議,計劃收購TOD'S集團36%股份并幫助其完成私有化退市。然而,在今年5月,L Catterton就宣布,公司與Della Valle家族對TOD'S集團的聯合持股已超過總股本的90%。在承付期之后,TOD'S集團將從米蘭泛歐交易所退市。根據交易條款,L Catterton通過旗下公司Crown Bidco以43歐元/股收購TOD'S集團約1300萬股股份,涉資約5.12億歐元,最終持股比例為36%,而LVMH作為少數股東持有TOD'S集團10%股份。同時,Della Valle家族為TOD'S集團主要控股方,保留54%股份。L Catterton在要約文件中表示,他們與Della Valle 家族達成一致,認為退市將為TOD'S集團帶來更大的管理和組織靈活性以及更快的決策速度,同時也能削減管理和上市成本。難俘獲新生代人群的心?TOD'S以“豆豆鞋”的設計而聞名,一雙鞋的售價動輒幾千元,依舊備受追捧,在業內有“鞋王”之稱。除了TOD'S品牌,集團旗下的RV、Fay、Hogan也都是主打經典低調、不凸顯大商標的“老錢風”。
據悉,中國市場是其業績貢獻大戶,為了抓住這個市場,TOD'S開始嘗試改變,試圖通過深耕線上市場和押注流量明星來吸引年輕消費者。2015年,TOD'S曾入駐京東,并在尚品網、寺庫網、銀泰網等第三方奢侈品電商平臺有部分銷售;2017年,入駐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2021年,TOD'S宣布肖戰出任品牌代言人,轟動一時,品牌同期推出的兩款售價分別為4600元和10600元的手袋在十分鐘內迅速售罄,天貓店鋪粉絲當日增長近11萬,環比猛漲近24倍。2022年,TOD'S推出肖戰聯名的“TOD'SFORXZ膠囊系列”,該系列價值1.76萬元的手提包,上線幾分鐘就被粉絲搶空。今年4月,TOD'S品牌首席執行官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辦主題展,晚宴邀請了影星章子怡、京東“老板娘”章澤天等。不過,單一的產品很難俘獲新生代人群的心,經典款也可能成為“過氣款”。面對新的消費市場和新的消費群體,TOD'S明顯力不從心。事實上,2015年以來,由于設計沒有跟上年輕消費者的喜好,TOD'S集團的業績一路下滑。TOD'S創始人Diego Della Valle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卻表示,“千禧一代固然很重要,但他們并不代表所有。”2013年,TOD'S集團的股價曾達到頂點,超過140歐元/股,市值逼近50億歐元。但自從提出退市要約以來,TOD'S的股價一蹶不振,最低股價僅為30歐元,較其最高峰跌去近80%。2017年以來,TOD'S的經營數據也不容樂觀。2017年-2019年,TOD'S的營業收入每年下降約3%,凈利潤也連年下滑。2020年,TOD'S營業收入下滑30%至6.47億歐元,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至-7300萬歐元。直到2021年,TOD'S業績才逐漸回升,營業收入上漲39%至9億歐元。值得注意的是,TOD'S業績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品牌下半年銷售增加,以及中國和整個亞洲市場的亮眼表現。2023年,TOD'S在大中華地區經營124家精品店,占總銷售額的31.7%,而美洲市場的份額僅為7.5%。不過,從TOD'S集團退市前發布的最后一份財報來看,業績也并不理想。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前3個月,TOD'S集團銷售額為2.523億歐元,同比下滑6.7%,若以固定匯率計算則下滑4.7%。其中,主品牌TOD'S的銷售額同比下跌6.6%至1.22億歐元,RV的銷售額同比下滑23.2%至5270萬歐元。按地區來看,歐洲(除意大利外)、美洲市場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1%、19.6%至6020萬歐元、2000萬歐元;意大利本土市場銷售額微跌0.6%至5960萬歐元;大中華區市場表現最差,銷售額同比大跌24%至6730萬歐元;其他市場銷售額亦錄得5.8%跌幅,為4520萬歐元。奢侈品行業兩極分化從全球范圍看,近年來奢侈品行業的發展兩極分化趨勢明顯,部分品牌遇冷,業績承壓,增長放緩,不過也有品牌增長明顯,并連續漲價。今年4月,一些頭部奢侈品集團陸續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4月16日,全球奢侈品集團LVMH公布截至3月31日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銷售額同比下跌2%至207億歐元,有機增長3%,低于預期的211億歐元。按地區劃分,美國和歐洲市場表現平淡。兩個市場在季度內的有機銷售額均增長2%,在全球總銷售額中的占比分別為23%和7%。日本市場銷售額增長32%,而除日本外的亞太市場銷售額則下跌了6%,其中包括中國市場。
4月23日,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集團一季度收入為45億歐元,可比基礎上下降10%,其核心品牌Gucci收入為21億歐元,有機收入下降18%。財報指出,開云一季度業績下滑,主要受市場環境低迷及品牌調整戰略定位的影響。英國奢侈品集團Burberry截至3月30日的2024財年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其收入下跌4%至29.68億英鎊,經調整后的經營利潤大跌34%至4.18億英鎊。按地區分,亞洲市場全年收入下跌1%至12.86億英鎊,美洲市場則大跌19%至6.03億英鎊。Burberry亞太市場業績繼續惡化,2023年第四財季同店銷售額大跌17%,中國內地市場大跌19%,美洲市場大跌12%,EMEIA市場下跌3%。該集團預計今年上半財年批發收入將下跌約25%,得益于縮減成本,下半財年業績表現或將好轉。胡潤研究院分析稱,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增速對奢侈品消費產生了階段性影響,一定程度導致奢侈品市場增速放緩。業績增長放緩同時,漲價卻成為了奢侈品刺激銷售的手段。今年以來不少大牌開始了新一輪漲價,上調了部分爆款產品的價格。今年2月,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愛馬仕表示,2024年將對旗下產品再次進行全面漲價,漲幅在8%-9%。雖然價格持續走高,配貨的隱形門檻從未降低,愛馬仕waiting list 的名單從未縮短。香奈兒于今年3月開始對系列包包進行漲價,包括CF系列、2.55手袋、leboy手袋和19 bag等經典系列,漲幅在4%至8%之間。有數據顯示,其中CF系列包包,2015年價格是2.98W,而今年已經到了8.4W,9年間漲幅為200%+。香奈兒首席財務官Philippe Blondiaux表示,漲價政策推動銷售額增長約9%。盡管消費者對于品牌漲價政策有所不滿,但仍將延續每年提價兩次的政策,以應對原材料價格的通貨膨脹,并保持不同市場之間的平衡。而近日,梵克雅寶也開始漲價,主要是五花手鏈,漲價幅度為5%至11%。梵克雅寶漲價消息傳出后,還引發了一波全球搶購潮,北京、香港、三亞、大阪等全球多個城市的梵克雅寶店都出現了排隊搶購的場景。據要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實現1042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奢侈品消費比重的38%,加注中國及亞太市場已經成為奢侈品牌的共識。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奢侈品行業兩極分化態勢將持續,部分頂奢品牌可能會繼續漲價,部分輕奢品牌將逐步趨于大眾化。從市場長遠表現看,隨著消費進一步回暖,中國奢侈品消費基本面依然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