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魏橋紡織”)12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大股東魏橋創業建議以吸收合并方式將公司私有化,H股每股作價3.5港元,較停牌前收報溢價104.68%。涉資約14.48億港元。條件達成后,公司將向聯交所申請自愿撤銷H股的上市地位。
對于合并的理由,魏橋紡織解釋稱:
受宏觀環境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影響,公司的業績承壓;公司已喪失其作為上市平臺的優勢,股權融資能力有限;H股股東以具吸引力的溢價出售缺乏流動性的H股的絕佳退出機會。
一是受宏觀環境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影響,公司的業績承壓。
自2021年以來,疫情、包括俄烏沖突及中東危機等在內的地緣政治沖突以及美國加息等因素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持續的挑戰。作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司經營紡織、電力及蒸汽業務所在的中國市場亦一直面臨壓力。
紡織行業繼續面臨如生產成本高企及全球供應鏈變化等多重挑戰。此外,國內電力行業已轉向清潔能源,煤電產能比例減少。公司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及2023年上半年分別錄得虧損約人民幣15.58億元及虧損約人民幣5.04億元。
面對業績下滑的挑戰及不明朗因素,公司須實施可能影響短期財務表現的戰略舉措。實施合并將為本公司的長期戰略選擇提供更大靈活性。
二是魏橋紡織已喪失其作為上市平臺的優勢,股權融資能力有限。
自2006年3月11日以來,公司并無透過發行股份自公開市場籌集任何資金,從股票市場集資的能力明顯有限。于合并完成后,H股將從聯交所退市,從而可能有助于公司節省與合規及維持上市地位相關的成本。
三是H股股東以具吸引力的溢價出售缺乏流動性的H股的絕佳退出機會。
H股流動性長期處于低位。截至最后交易日(包括該日)之過往12個月的日均交易量約為515,723股,僅相當于公司當前H股股本約0.12%,令H股股東難以通過二級市場交易以理想價格大規模變現所持有的H股,且H股交易缺乏流動性可能導致折價退出。注銷價設定為較H股市價有吸引力的溢價,為H股股東提供寶貴的退出機會,以變現其對公司的投資,且變現退出所得款項不會受H股流動性不足的影響。每股H股3.50港元的注銷價較H股于2023年11月24日(最后交易日)的收市價每股1.710港元溢價約104.68%,亦較截至最后交易日(包括該日)止的60及180個連續交易日H股于聯交所所報的平均收市價約每股1.441港元及每股1.429港元分別溢價約142.89%及144.93%。董事會(獨立董事委員會成員除外,其意見將在收到獨立財務顧問的意見后發表)認為合并的條款屬公平合理,且符合公司及股東整體的利益。
業內人士認為,港股流動性緊張、估值低、融資功能受限,是相關公司主動揮別港股市場的主要原因。
華泰睿思分析師羅藝鑫也表示,由于宏觀經濟增長整體放緩,消費力持續性待改善,對2024年紡織行業基本面預期偏謹慎,但鑒于估值也已經到了低點,隨著投資者信心觸底回升以及流動性改善,預計2024年的投資回報有望主要來自于估值和利潤率提升。觀察來看,當前主要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估值大都處于過去三年均值減一個標準差的水平,預計隨著疫后恢復新常態,行業估值能夠提升,龍頭公司則能夠憑借更具韌性的銷售表現、領先的零售管理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持續向好的品牌勢能,持續推動盈利改善。
羅藝鑫介紹,自2023年初國內疫情影響基本消退后,消費市場整體呈現弱復蘇,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同時,美聯儲持續加息,從2022年初的0.25-0.5%加至2022年底的4.25-4.50%,2023年下旬已提升至5.25-5.50%,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對上市公司業績能見度或者低估值的要求更高。因此偏成長屬性、估值水位偏高的港股運動服飾子板塊估值中樞在年內不斷下移,而偏價值屬性的、低估值、機構倉位低位的A股服飾板塊估值中樞在社交場景修復的β行情催化下則有所提升,部分高景氣度標的估值抬升明顯,但板塊整體估值仍處于歷史較低位置。
截至2023年11月24日,A股紡織服飾板塊PE TTM 估值攀升至23.3x,但較過去三年歷史均值25.7x仍折讓9%,估值相對處于歷史低位;分子板塊來看,上游紡織制造子板塊PE TTM估值恢復至23.8x,較過去三年歷史均值大致持平,下游服裝家紡子板塊PE TTM估值提升至27.4x,較過去三年歷史均值仍折讓約16%。
港股紡織服飾板塊重點上市公司的PE估值自2023年1月下旬以來波動下調,截至2023年11月24日,港股紡織服飾彭博一致預期12個月滾動動態PE估值為15.3x,較過去三年歷史均值24.0x折讓36%。
股價方面,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24日,A股紡織服裝板塊累計上漲了1.8%,而同期的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6%,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了8.6%,紡織服裝板塊相對滬深300的收益位列所有申萬一級行業的中上游。同期,港股的紡織服裝板塊累計下跌了32.8%,同期的恒生指數累計下跌了9.5%。
具體來看,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24日,A股紡織制造企業股價表現分化程度較服裝家紡企業更為明顯,或主要由于紡織制造企業業績表現受海外訂單波動影響較大。龍頭男裝品牌股價漲幅亮眼。
港股方面,受海外生產基地疫情散發、全球物流運輸受阻、貿易關稅政策波動等負面因素影響,市場情緒較不樂觀,紡織制造企業整體股價表現稍弱于服裝家紡企業;港股運動服飾企業股價的低迷表現亦反映了市場對其零售流水增速放緩的擔憂。
羅藝鑫認為,面對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碎片化,圈層化,紡織服裝產業鏈需要更加敏捷供應鏈以匹配快速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和需求。品牌商會更多選擇近岸外包的生產方式以平衡其生產效率和對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同時也需要及時將其對消費者洞察及時向上傳遞到代工、面料、設計等環節,因此需要強化跟核心供應商合作并需要供應商具備ODM的能力。對于供應商而言,通過數字化以及自動化工具提升其小單快返和滿足更高要求交期的能力,例如智能設計,服裝大數據系統,智能打樣設計和智能生產數字化工廠等。
公開資料顯示,魏橋創業主要從事棉花、皮棉、棉籽油、織物、棉紗及印花布的加工及銷售,布的零售及分銷,以及工業用水的供應。魏橋創業由山東魏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魏橋投資」,該公司為魏橋創業的單一最大股東)持有31.20%股權、13名魏橋創業現任及前任高級管理層人員持有48.80%股權(其中,約18.81%現時為已故張士平先生之遺產、張波先生持有約5.60%、張紅霞女士及其近親合共持有約7.78%、張艷紅女士持有約4.50%)及濱州瀚創科技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伙企業」,一間由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有約99.98%股權及張波先生持有約0.02%股權的合伙企業)持有20%股權。張波先生亦為該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及執行事務合伙人。
山東魏橋投資擁有25名登記個人股東。山東魏橋投資的20.69%股權現時為已故張士平先生之遺產,及另外5.17%的股權以已故張士平先生的名義代表29名個人登記。楊光廠先生持有山東魏橋投資3.45%的股權,及另外1.72%的股權以楊光廠先生的名義代表10名個人登記。山東魏橋投資余下68.97%的股權由其它23名人士持有,彼等各自的持股不超過5%。
魏橋紡織始建于1951年,于1989年開始進行棉紡織生產,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的紡織業務主要生產坯布、棉紗和牛仔布這三大產品,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棉紡織生產商,也是世界頭部棉紡織企業,2005年,魏橋紡織作價30億元從母公司魏橋集團收購了火電資產,并由此成功切入了電力市場。至此,魏橋紡織形成了“紡織+發電”的雙發展格局。
魏橋紡織由魏橋創業直接及間接擁有約63.67%股權。張波先生、張女士及張艷紅女士分別擁有2,080,000股內資股、19,260,400股內資股及1,560,000股內資股,分別占公司投票權權益約0.17%、1.61%及0.13%,公司于2003年9月24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日開盤價9.10港元/股,盤中最高9.55港元/股,當日收報于9.45港元/股,漲幅11.18%,當日成交量達8535萬股。
財報顯示,2022年度,魏橋紡織實現營業收入165.74億元,同比增長約1.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人應占凈虧損約15.58億元,每股虧損約為人民幣1.30元。同期,魏橋紡織的紡織品收入104.99億元,同比下降約8.3%,主要是受國際貿易摩擦、供應鏈格局的改變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內外紡織市場持續疲弱,對紡織品的需求整體下降,使得公司的棉紡織產品訂單相應減少,銷售量同比下降。電力及蒸汽收入約人民幣60.74億元,同比增加約26.2%,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煤炭價格上升,公司根據既定銷售電價機制上調了電力銷售價格,以及下游客戶對電力的需求增加,銷售量亦有所增加。
業績持續受挫的魏橋紡織,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9.51億元,同比減少約4.1%;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約為人民幣5.04億元。
報告期內,魏橋紡織的紡織品收入59.12億元,同比上升約8.7%,主要是一方面,期內紡織品內銷市場不斷回暖,紡織品的需求整體上升,公司的棉紡織品銷售量同比上升;另一方面,公司采取靈活的銷售策略保持相對穩定的市場占有率;電力及蒸汽收入約為20.39億元,同比減少約28.5%,主要是由于受宏觀政策調整及下游市場需求減少影響,電力銷售量較去年同期相比減少,收入相應減少。
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魏橋紡織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錯綜復雜,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不穩固,中國紡織行業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海外市場需求不足及全球供應鏈格局調整等多重挑戰,從而使得紡織行業生產、效益、投資等主要運行指標均承壓。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魏橋紡織的業務和運營亦受到不利影響。
截止2023年6月30日,魏橋紡織共有39000名員工,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00名。人員的減少主要是期內正常的人員流動。期內公司員工成本總額約為17.4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89億元減少約20.5%,主要是由于公司去年同期為員工進一步完善福利保障所致。
魏橋紡織表示,公司會密切關注中國紡織行業下半年的整體行業動態,根據行業整體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運營策略,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繼續在管理創新、降本增效、研發投入和綠色智能化制造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升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