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紡織行業形勢復雜多變,需求復蘇緩慢。“金三銀四”傳統市場旺季總體成色不足,原料價格居高難下,下游承受能力有限,產品漲價困難。紡織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多挑戰。
節前紗廠承壓
五一假期到來,一些中小棉紡廠5月份減產意愿較3、4月份明顯升高,棉花等原料詢價、采購缺乏積極性,節前下游及消費終端觀望情緒較強,一方面棉紡織、服裝內銷市場即將步入傳統意義上的“淡季”;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紡企C40S以下支數棉紗產銷仍處于“倒掛”狀態,接單越多意味著虧損越大。
從報價來看,近日河南、山東、江蘇等內地庫3128B級新疆機采棉報價與紗廠C3S2中配包漂棉紗價差約6000-6300元/噸,棉紗期貨CY2409與CF2409合約盤面價格差僅5600-5650元/噸,對內地紡企而言,紡C32S及以下支數棉紗虧損比較大。雖然C50S及以上支數精梳/普梳棉紗有利潤,但3、4月份新增訂單嚴重不足,累庫也逐漸上升,導致很大一部分棉紡廠進退兩難。
美棉再度收低
周二,ICE美棉下跌0.95%,報收81.64美分/磅,美棉再度下挫,技術性賣盤打壓棉價。07合約下跌0.7美分/磅,跌幅為0.9%。市場經歷了兩日的反彈再度轉弱,缺乏供應方面的實質利好支撐。鄭棉夜盤偏弱運行。短期外盤拖累,內外價差使得進口棉花及棉紗優勢上升,國內需求弱于預期。
國際市場方面,近期美棉擾動因素較多,宏觀層面持續承壓。種植期天氣較好,增產預期較強,拖累美棉價格。但美棉期價經歷大幅回調之后,利空得以釋放,預計將逐漸企穩。國內市場方面,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預計本年度新棉種植面積同比下降2.2%,總產或變動不大,一季度棉花進口量創下近十年來新高,供應充裕,終端需求恢復緩慢,基本面對棉價支撐不足,但邊際驅動同樣有限,預計短期鄭棉寬幅震蕩為主,靜待新的矛盾出現。4月24日,鄭棉主力合約午盤收15770元/噸,跌105元。
下游純棉紗市場交投逐漸走淡,市場心態謹慎,觀望心態為主。棉紗價格回調幅度不大,總體在200元附近,高支紗跌幅相對較大。全棉坯布市場弱勢平穩,部分織廠猜測五一假期結束后需求將進一步轉弱,目前保持剛需小單成交。近期織布企業對于紗線采購意愿不強,補庫需求不多,市場整體信心不足。
紡企如何握住訂單?
智能化、差異化、高性價比仍是企業當前轉型升級的方向。
在采購原料的時,只能根據自己的成品庫存、原料庫存,并預判未來的銷售量,再根據自身的資金能力去確定采購量以及采購價格。無論在什么形勢下,企業只有把品質做到極致,把成本降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定位于差別化產品,以新型裝備開發新品,并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裝備不斷升級,以提高生產效率;另外,緊跟市場,挑戰高難度的差異化產品,棉毛絲麻絹木棉各種纖維都有開發使用,應用范圍較廣。這幾年行業形勢確實有一定困難,但內需市場不斷的有各種消費熱點,會帶動很多訂單需求。因此,仍需要及時把握市場需求趨勢,開發新品種滿足各種需求,保持一定的信心,內地企業應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下一步將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環保型戶外功能性新型產品,以應對當前行業形勢。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當前產品銷售價格難以跟隨原料成本上調,企業經營利潤下降明顯。企業更要做好產品以及市場定位,只有堅持把產品品質、生產成本以及服務質量做到極致,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在當前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