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美棉再度收低 技術性拋盤打壓
周二,ICE美棉下跌0.95%,報收81.64美分/磅,美棉再度下挫,技術性賣盤打壓棉價。07合約下跌0.7美分/磅,跌幅為0.9%。市場經歷了兩日的反彈再度轉弱,缺乏供應方面的實質利好支撐。鄭棉夜盤偏弱運行。短期外盤拖累,內外價差使得進口棉花及棉紗優勢上升,國內需求弱于預期。
國際市場方面,近期美棉擾動因素較多,宏觀層面持續承壓。種植期天氣較好,增產預期較強,拖累美棉價格。但美棉期價經歷大幅回調之后,利空得以釋放,預計將逐漸企穩。國內市場方面,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預計本年度新棉種植面積同比下降2.2%,總產或變動不大,一季度棉花進口量創下近十年來新高,供應充裕,終端需求恢復緩慢,基本面對棉價支撐不足,但邊際驅動同樣有限,預計短期鄭棉寬幅震蕩為主,靜待新的矛盾出現。4月24日,鄭棉主力合約午盤收15770元/噸,跌105元。
昨日鄭棉期價沖高回落,收于小陰線。現貨成交方面,整體成交尚可,個別大型棉商成交較好,貿易商成交比紡企活躍。國產棉現貨交投較上周明顯轉淡,純棉紗市場成交走淡,國內3月份進口棉花大幅增加,國內棉花供給仍相對充足,新年度新疆種植已經開始,目前暫無較大的天氣問題,暫時缺乏炒作點,市場對于新年度普遍預計或繼續小幅減產,但最終情況仍充滿變數,新疆的棉花種植效益仍好于大多數農作物,且收益穩定。由于美棉連續下跌,進口窗口打開,下游需求有走弱的風險,下游對于棉花需求以剛需為主;五一節后需求進入傳統淡季時間,關注需求變化。
下游純棉紗市場交投逐漸走淡,市場心態謹慎,觀望心態為主。棉紗價格回調幅度不大,總體在200元附近,高支紗跌幅相對較大。全棉坯布市場弱勢平穩,部分織廠猜測五一假期結束后需求將進一步轉弱,目前保持剛需小單成交。近期織布企業對于紗線采購意愿不強,補庫需求不多,市場整體信心不足。
行情清淡如何訂單在手?紡紗企業打好提質增效“組合拳”
“競爭加劇、庫存積壓,旺季不旺漸成新常態。”近期,紡紗企業負責人感受到市場行情清淡,經營壓力加劇。
即便是在紡織市場環境低迷的情況下,依然有部分紡企底氣十足,多批訂單在手讓其無懼清淡行情。那么,這些企業有何共性?他們又做對了什么?
提高質量放首位
近幾年,主營純棉紗的企業感到生存空間似乎越來越小,停產、破產現象屢見不鮮,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企業在低迷的市場中穩步前行。據記者觀察,這些企業最大的共同點是,生產的棉紗品質高且質量穩定。
江蘇泰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純棉精梳、普梳紗線,近幾年積極進行智能化轉型,其于2022年9月投產的10萬錠智能化工廠新型紗線制造項目目前滿負荷生產。也正是隨著該項目的投產,泰達紡織的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都實現了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山東三陽紡織有限公司不斷收到來自國內外市場的高端訂單,車間馬力全開,全力趕制。三陽紡織表示,日常生產中,企業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
降本增效做到位
對于薄利多銷的純棉紗生產企業來說,只有將降本增效做到極致,才能“有利可圖”。不愁訂單的紡紗企業,往往在高產高效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時不斷提高產量,是泰達紡織一直都在做的事情。目前我們的智能工廠萬錠用工控制在15人以內,未來還將進一步減少。
同樣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前列的江蘇五譽興華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譽興華之瑜”),產品備受客戶青睞。據了解,該企業去年5月投產的12萬錠環錠智能紡車間萬錠用工約為18人,主要生產高檔緊密賽絡紡纖維素系列紗線,日產量約為45噸。
要做到降本增效,不是只有通過投建智能化新廠才能實現,關鍵是要將精益化管理的思維貫徹到日常生產中去。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紡織”)就是如此。
據悉,悅達紡織一季度利潤指標符合預期,各經營指標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性的成績與企業不斷進行技改、提高生產效率息息相關。
紡紗一廠的工作人員陳雨介紹:“紡紗一廠近日對粗細聯3個關鍵點進行了技術改造:一是尾紗清除機的吸紗改造,極大改善了清紗效率。二是滿紗庫的一軌兩用。三是尾紗庫的擴容增軌。”
差異化定位贏市場
在清淡市場中,還有一類企業,他們結合市場需求,找準自身定位,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作為國家再生及功能性纖維紗線產品開發基地,山東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凱新材”)專注生產新型功能性、差異化高端紗線。“我們目前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不缺訂單。”正凱新材技術研發部主任王延永表示,訂單排滿得益于企業找準賽道,多年來對功能化紗線產品進行深耕布局。
“開發、生產功能性紗線,原料選配是基礎,這考驗著技術人員的能力。羊毛、絹絲、麻等各類纖維結構形態、性能指標不同,要根據功能性紗線的需求選擇匹配的原料與配比,將不同的紡紗方式進行搭配組合,以滿足下游客戶不同的布面質量和風格需求。”王延永介紹。
對于浙江鵬越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越紡織”)來說,找準定位、精選賽道,也讓其得以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公司原本的業務以梭織面料為主,但市場上同類產品競爭激烈。我們注意到當時整個紹興地區沒有成規模的紗線生產企業,于是果斷轉換了賽道。”鵬越紡織董事長漏仲林介紹,2008年鵬越紡織投資4000多萬元,從日本進口了10臺噴氣紡紗機,后來又陸續從日本引進了技術更加先進的渦流紡紗機,通過搶占藍海、優選設備等一套組合拳,成功突破了“低效內卷”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