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浙、山東、安徽等地幾家棉紡廠反饋,隨著3月中旬以來鄭棉CF2405合約震蕩回落及鄭棉紗2月底以來連續跳水探底,再加上3月中旬以來很大一部分沿海地區織布廠、棉紡廠新增訂單遭遇“倒春寒”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為了降低累庫壓力、維持生產,一些廠家開機率從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75-85%逐漸回調到60-70%(佛山張槎、浙江象山及蘭溪等一些布廠開機率已降至五成左右)。
因此近一周來,棉紗出廠價、輕紡市場拿貨價都呈現陰跌勢頭。不僅春節后產銷一直較差的氣流紡紗價格回調,C40S及以上支數中高支普梳/精梳紗(含緊密紡、賽絡紡紗)報價也持續走低。
江蘇某中型紡企表示,由于差異化紗線市場規模比較小,而混紡紗、新型纖維紗的供應也處于飽和狀態,中低支“大路貨”棉紗在與新疆棉紡廠的競爭中又處于明顯劣勢,隨著高支普梳/精梳紗的需求持續觸頂回落,很大一部分內地紡企處境越來越艱難。
該公司認為,雖然2月份1%關稅下巴西棉與內地庫新疆棉的倒掛幅度一度擴大至1000-1500元/噸,但由于采用巴西棉、美棉、澳棉等配棉紡紗,出廠價高于新疆棉配棉棉紗價格1000-2000元/噸,因此2、3月份在廣東、浙江等地客戶有出口溯源單的支撐下,該公司利潤表現尚可。
隨著本周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逼近90美分/磅,1%關稅下巴西棉進口成本與內地庫新疆棉報價基本持平或稍低,采用進口棉配棉紡紗的利潤不斷回升,但考慮到排單期僅支撐到4月中旬前后,溯源單“有利潤,沒數量”的情況或越來越突出,因此該公司雖然手握1000多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但簽約采購外棉卻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