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紡織行業的傳統淡季,回顧近期市場走勢,轉弱跡象似乎有所顯現。
聚酯減產按下暫停鍵
今年國際原油的春天有點灰暗。從月度走勢來看,近期國際油價連續四周下跌。
伴隨著原油老大哥的走低,近一個月來,滌綸長絲市場下行的風險也逐步加大。周末至今,多數滌綸長絲工廠下調報價甚至優惠擴大,然而,實際下游用戶拿貨意愿不強,前期五一之前多補貨,且成本端近期支撐不足,滌綸長絲價格自4月至今仍處于下滑區間,終端用戶考慮到新單下達數量有限,備貨意愿偏低,多數客戶選擇繼續觀望,或者先消耗前期手內庫存。
雖然聚酯廠通過降價促銷達到了去庫存的目的,短時間內促進了生產和銷售,但并不能真正改善供需矛盾,終端需求疲軟仍是制約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具體來看,滌綸長絲廠促銷再次進入脈沖模式,每次都是當天產銷較多,但上游原料還沒有消耗完,也沒有很高的采購欲望,只是對市場保持謹慎。
5月1日-15日,PTA內盤價格一路狂瀉,報價從原先的6150元/噸降至5475元/噸,跌幅近700元/噸。原本“硬氣”的滌絲廠家也終于按捺不住,開啟了降價促銷模式。截至5月18日,滌絲主流品種報價跌幅已超過100元/噸。
上游原料端如此,那么下游紡織和印染又表現如何呢?
紡織:缺訂單庫存湊,再不濟就放假
“今年訂單好難接,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一位紡織老板說道。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分別減少18.4%、24.7%和8.7%。受此影響,部分以外貿為主的紡織企業訂單出現明顯縮水。
某織造企業無奈表示,我們主要生產滌塔夫、春亞紡等滌綸類產品。由于老客戶都是做外貿單的,一旦他們接單情況不佳,我們的訂單也會跟著出現問題。進入5月份,開機率已由原先的100%下滑至75%,庫存和訂單都在生產。如果在現有訂單完成交付后,還是沒有新單加入,會繼續降開機,可能還會停產觀望一陣子。
而內憂主要是指內卷帶來的價格戰。“金三銀四”交替之際,滌絲報價連番上漲,在“買漲不買跌”的慣性思維下,部分企業采購了一批高價原料。但自4月中旬起,滌絲價格一路下滑。調研結果顯示,當前面料價格基本以穩為主,庫存高的品種通常還會低價拋貨。如果高價原料生產的產品陷入低價競爭,那虧不起的織造企業考慮放假也在情理之中。有消息稱,因擔憂不穩定的原料價格影響利潤空間,部分企業已計劃放假。目前的市場訂單仍舊以剛性訂單為主。
外貿疲弱下的淡季更難熬
在全球經濟疲弱的當下,無論是誰都會注意采購成本。就像織造企業采購原料,現在基本也就在蹲點聚酯工廠促銷的日子進行集中補倉。但如果行情好的情況下,誰又有時間蹲點補倉呢?只要行情好起來原料不夠用,那原料的采購頻次自然也就上去了。而現在客戶壓價,同行內卷,布料價格易跌難漲,利潤明顯壓縮。這樣的情況下不就只能通過找對購買時間點,降低原料成本來提升一下自己的利潤了。
有企業表示,從開年到現在,被客戶壓價壓掉的利潤都已經有近100萬了。”還有企業也說:“客戶拉來做的活兒,我也就賺點加工費了。”
印染:訂單延續性成隱患
2023年,印染企業迎來了久違的“春天”。數據顯示,一季度,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布產量124.91億米,同比減少0.27%。從月度產量來看,3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58.26億米,同比增長11.37%。
然而進入4月,火爆的印染行情逐漸熄火,部分染廠開機率出現下滑。某染廠業務員表示,目前,所有生產線都維持滿負荷運轉狀態。但外貿訂單不足也對印染行業造成了影響,市場單已經成為染廠訂單的主角。對比進倉數據,2月1日-15日,進倉總量接近1200萬米,5月1日-15日進倉總量卻只剩下600多萬米,進倉數據直接“腰斬”!
進倉量是印染行業行情冷熱最直觀的體現,從當前情況來看,染廠滿開機的狀態或許只是暫時性的,在行情慢慢轉淡后,訂單延續性不足或將成為隱患,接單情況不理想的那部分印染企業很有可能再次陷入“危機”。相關人士預測,隨著市場訂單進入收尾階段,6月染廠開機率或將迎來明顯下滑。
五月究竟“紅不紅”?
“我們訂單還是不錯的,從過完年到現在基本上開機率都在90%以上,之前五一也沒有放假,為了趕訂單。”紡織老板說道。“我們訂單都已經接到十月份,不存在什么淡季旺季,一直都很好。”主營戶外面料的紡織老板說道。
這些紡織老板的說法就和前面有所不同了,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訂單還是比較穩定的,也不存在無單可織的情況,多數廠家生產情況還是比較平穩的。所以市場是否能迎來紅五月,到頭來還是要看企業自身。后期即使行情回落也在情理之中,畢竟6月后是傳統淡季。
對于之后的行情,老板們認為行情或許還會轉淡,現在只不過是淡季的開頭,特別是外貿這一塊,開年以來就一直很淡,接下去能否發力還要等到下半年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