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達558.82億米,同比增長1.3%,這是印染行業2023年交出的成績單。
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支持和紡織品服裝內銷市場持續回暖、國際市場需求年底短期恢復等的刺激與帶動下,一年多來,我國印染行業生產形勢逐步好轉,經濟運行呈現出持續恢復態勢。
如何在新的一年里繼續行穩致遠?作為專為印染企業答疑解惑的行業專家,紹興(柯橋)印染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的工程師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提升“含綠量”
“含綠量”就是“含金量”,對此,印染工程師們感受頗深。
現任創新中心全職(共享)工程師,西安工程大學柯橋紡織產業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魏乾陽,2023年累計服務企業超過50家,摸排企業需求200項次以上,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0多項。
“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綠色環保和節能降耗為主題,持續為企業提供面料開發、設備改造、工藝優化和技術升級等服務。” 魏乾陽告訴記者,2023年,他主抓的浮球式節能疏水閥、高效皂洗劑等技術和產品在印染企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相關企業的節水節汽效率,為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談到印染行業2024年的發展重點,魏乾陽指出,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印染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印染企業可以采用更環保的染料和助劑,降低能耗,減少廢水排放。
創新中心全職(共享)工程師、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時尚化方向負責人吳華平也有相同的看法。通過走訪調研,他發現柯橋區的400余家紡織品燙金加工企業絕大多數仍采用油溶性樹脂作為粘合劑。這類粘合劑大多采用丁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等有機溶劑來稀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對車間操作員工身體影響較大,且有生產安全隱患;同時,現有的環保設備還不足以完全處理好廢氣排放問題,研發環保型粘合劑及其配套的燙金工藝技術已迫在眉睫。
“為此,我們開發了水性粘合劑燙金工藝新技術,替代利用有機溶劑稀釋油性樹脂粘合材料,減少生產過程中有機溶劑揮發、生產安全問題等壓力,環保、安全又清潔,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得到了相關企業的認可。” 吳華平指出,當前,紡織印染行業面臨著很大的變革壓力,而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方式。印染企業應該重視可持續發展,將綠色生產作為企業的頭等大事去抓,時刻繃緊綠色生產這根弦。
加大“含新量”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印染企業要想搶奪“C位”、走上“山頭”,還需要在新技術上有所突破,新產品上有所建樹,在宣傳上有所側重。
對于創新中心全職(共享)工程師、紹興市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段亞峰來說,2023年是收獲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他聚焦聚乳酸纖維和PBS纖維等新材料的應用,著眼防水透濕復合功能戶外時尚面料及其成衣方案設計,關注特種纖維的經紗直供無軸盤式開口多絞織造方法與設備,在結合現實場景元素的印花面料花樣AI設計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段亞峰強調:“現在市場流行趨勢瞬息萬變,印染企業應利用功能新材料開發原創時尚新產品,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優勢和關鍵技術核心競爭力。”
創新中心的全職(共享)工程師、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總工程師沈一峰的2023年同樣忙碌。他和團隊一起,通過對紗線、織造以及染整加工過程的系統研究,聯合合作企業圍繞綠色染整、功能產品、節能減碳相關領域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開發的功能新型面料,獲得了中國時尚面料設計大賽、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優秀獎。
在他看來,練好內功、做強特色對于印染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在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時,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是企業最為可靠的‘定海神針’。” 沈一峰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營業收入為2986.15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利潤總額為139.15億元,同比增長9.26%。
“印染企業在新品開發和市場拓展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魏乾陽建議,“隨著消費者對紡織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印染企業需要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創新和升級產品。這包括開發新型染料和助劑,提高印染工藝水平,以及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他還提出,印染企業可以通過參加展會、加強市場營銷和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
打造人才“引擎”
當然,無論是提升“含綠量”,還是加大“含新量”,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根基,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新陳代謝”。只有給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
但是招才、留才難的問題一直是印染企業發展中的痛點。記者在采訪中不止一次聽到類似的聲音。特別是隨著印染產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
“企業只有通過人才集聚和資源整合,才能全力以赴實施節能減碳綠色技改,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并利用功能新材料開發原創時尚新產品,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優勢和關鍵技術核心競爭力。” 段亞峰透露,2024年,他想借助平臺力量,整合當地人才資源,針對“紡織印染大腦”、“浙里工程師”等數字化平臺/應用開展相關大數據的價值化發掘與開發,協助企業發掘利用好智能制造系統大數據的潛在價值和效益。
吳華平表示,印染企業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需要在文化、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等多個方面做出改變。“企業只有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才能更好發揮出人才的創造性。”
近年來,印染行業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在行業和崗位間的遷徙變得愈發頻繁。魏乾陽強調,企業除了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梯度,還要積極尋求合作和創新,通過與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魏乾陽表示,“2024年,印染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市場需求變化、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人才培養和引進以及合作和創新等方面。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并提高自身實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