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短期內不會結束
德國航運巨頭赫伯羅特近日表示,胡塞武裝在紅海對貨船的襲擊不太可能很快結束,這迫使航運公司不得不繼續避開紅海航線。
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日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胡塞武裝的襲擊短期內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他補充說,盡管具體的時間跨度難以預測,但通過政治協議或者武裝保護貨船可能在六個月內找到解決方案。
此前,在該公司的一艘貨船遭到襲擊后,赫伯羅特決定避開紅海,選擇繞行好望角,這導致運輸時間增加了2-3周,12月份運輸的集裝箱數量也因此低于預期。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赫伯羅特采取了多種緩解措施,包括購買更多集裝箱和增加運力以滿足客戶需求。然而,使用更多的船只和燃料會增加客戶的成本。日前赫伯羅特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息稅前利潤為25億歐元(約合27億美元),遠低于2022年的175億歐元。該公司表示,隨著全球供應鏈在疫情后恢復正常,運費已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其他航運公司也表達了對紅海航運中斷可能持續數月的擔憂。馬士基也在近日表示,希望局勢能更快得到解決,但考慮到當前不可預測的發展態勢,航運中斷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運價指數再度上漲
亞洲至北美運價持續上漲,上海到美西、美東的每40尺柜運價分別上漲13.44%和3.73%。而上海到歐洲、地中海的每20尺柜運價連續下跌4.82%和3.84%。日前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再次上漲,增加了38.64點至2217.73點,周漲幅為1.8%。目前,歐美航線運價的走勢各異,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隨著亞洲農歷新年年底的臨近,工廠陸續休假、出貨量減少,按照往年經驗,運價將隨之調整。然而,今年美國線卻呈現出異常的“特例”走勢,在歐洲和地中海航線運價連續兩周下滑的情況下,美國線的漲幅并未消退。
據了解,達飛、長榮、陽明等航運公司于2月1日再次宣布漲價,漲幅約為500美元以上。歐洲和地中海航線的運價因貨量未增、需求減少而開始下滑。尤其在農歷年后至3月的這段時間內,運價缺乏支撐,呈現下滑趨勢。
物流業內人士指出,有人過度解讀歐洲線運價下跌的影響,導致一些不了解市場狀況的人出現恐慌。紅海危機的影響是全面性的,而且這次兩大運河同時出現通行困難,其影響比疫情更為嚴重。長期問題無法解決,對物流供應鏈的沖擊將愈加嚴重。
全球集運市場仍然面臨船只和集裝箱短缺的現狀。除了農歷新年后的貨量減少以及繞行船舶返回亞洲導致的供給相對寬松外,歐線的運價小幅下跌是正常的。預計從3月開始,中國開始出貨后,市場將面臨更嚴重的船只和集裝箱短缺問題。
根據貨代業內人士觀察,自紅海危機爆發以來,一些航運公司已從美線抽調船只以支援歐洲和地中海航線,或通過加班船形式運營波斯灣航線,這導致了美線艙位供給的減少。
此外,年前美線的貨量比歐線更多,這給了航運公司漲價的底氣。不僅美西價格上漲,由于巴拿馬運河限航和蘇伊士運河通行的影響,美東的運價也得到了支撐。接下來歐美長線運價的走勢仍有待觀察。
對于航運公司和貨代業者來說,運價走勢取決于市場需求和供應狀況。年后亞洲的復工和歐美下單的時間以及貨量將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貨量能夠盡快回升,高運價得以持續將需要足夠多的貨量支撐。最快在3月中下旬就能見分曉。紅海危機的演變、通脹和降息的時間點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數據,遠東至北美運價持續大幅上漲。亞洲至美西的每40尺柜運價突破5000美元大關,周漲幅高達593美元,達到5005美元,漲幅超過13.4%。而遠東至美東的每40尺柜運價為6652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39美元,漲幅為3.7%。上海到歐洲每20尺柜運價2723美元,下跌138美元、周跌4.82%;上海到地中海每20尺柜運價3753美元,下跌150美元、周跌3.84%。雖然遠東至歐洲運價在連續翻番后有所回落,但預計在2月下旬船舶返回后供給增加的情況下,運價將僅會出現小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