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加劇,船只繼續繞行
隨著紅海危機加劇,2024年首周上海出口貨柜運價指數(SCFI)迎來上漲,較前一周上漲137.07點至1896.65點,周漲幅達7.79%,月漲幅更是高達83.75%。
雖然周漲幅較前期有所收斂,但漲勢依然強勁,并且此次上漲主要由美線引領,上海至美東航線漲幅達10.45%,至美西航線漲幅為8.7%。同時,歐洲航線和地中海航線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分別為6.57%和3.7%。
值得注意,受運價大漲的連鎖效應,東南亞大漲24.5%、波斯灣線大漲14.3%。
紅海危機導致通行受阻,被迫繞行之下,運輸時間勢必拉長。與此同時,運輸綜合成本也水漲船高。有托運商表示,有四個貨柜從中國到摩洛哥,現在得到的報價和去年12月初差了十幾萬元。有貨代公司反饋,之前發一個集裝箱的價格是2300美元-2400美元,現在保守估計要6500美元左右。
而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5日宣布,紅海地區局勢不斷發展仍然高度緊張,充滿不確定性,所有現有情報都證實,安全風險仍然處于顯著升高的水平。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所有船只將不再通過紅海,并警告客戶做好嚴重的供應中斷準備。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大量船舶選擇繞過紅海改走好望角,導致航程延長了三到四周。這意味著船舶和空箱可能無法及時返回亞洲裝載貨物。預計紅海危機對航運業影響最為嚴重的時期將在第四周到第六周,大約在1月下半月,可能出現船只和集裝箱短缺的情況。
運價攀升,航線爆倉
至于未來運價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在農歷年前1月份,運價可能會維持在高水平,但上漲空間有限,主要取決于貨物量。如果春節期間工廠停止出貨,運價可能會出現調整。關鍵在于3月份中國出貨情況和歐美訂單狀況。
有貨代1月5日表示,“1月上旬的艙位已經都爆了”。1月下旬的報價目前僅個別船公司有更新。有業內人士認為,正值歲末年初,國內許多外貿企業都想著趕緊出貨、以便盡快收款,這或將促使出現“一箱難求”的局面。該貨代稱:“我們有客戶想從中國發貨到意大利,現在就沒有很好的價格和艙位,地中海線路都爆倉了。”據更新的報價顯示,1月下旬運價較上旬再次上漲,其中小柜漲了600美元左右,大柜漲了1000美元左右,整體在500至1000美元的漲幅區間。
具體來看,該貨代指出,1月下旬歐洲航線運價在3150美元/TEU(小柜)和6050美元/FEU(大柜),與去年12月底的價格相比上漲了2倍左右。地中海航線運價在4400美元/TEU和6250美元/FEU,與去年12月底價格相比,上漲了約1.2至1.3倍。有貨代指出,“大部分船東還沒有更新報價,但給到的消息是說總部漲價的欲望會比較高。”
據貨代巨頭德迅1月3日發布的一月上旬至一月中旬市場動態顯示,在紅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預計2月中旬前運費將維持在高位并不排除進一步上漲的可能。其中,中國至歐洲、地中海航線,1月上半月,船運公司普遍推漲歐洲基本港運費至4500-5000美元/大柜,推漲地中海西線運費至5000-5500美元/大柜。
最新一期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本期SCFI報1896.65點,環比增長7.8%。上海航運交易所稱,地緣風險依舊是當前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面臨的主要考驗。紅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并未得到緩解,亞歐航線市場運價繼續上漲,綜合指數上行。
歐洲航線:紅海地區緊張局勢繼續發酵,亞歐航線將繼續繞道航行,短期內運力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本期市場運價繼續上漲。
遠東到歐洲航線運價為2871美元/TEU,較上一期上漲177美元,漲幅6.57%;
遠東到地中海航線運價為3620美元/TEU,較上一期漲129美元,漲幅3.7%。
美國:北美航線運輸需求總體穩定,供求關系較好,受其他航線運價上漲的帶動,本期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延續上漲態勢。
遠東到美西運價為2775美元/FEU,較上一期上漲222美元,漲幅8.7%;
遠東到美東運價為372美元/FEU,較上一期大漲577美元,漲幅10.45%。
波斯灣航線:該航線市場在紅海地區緊張局勢的影響下,近期市場運價持續上漲。每箱運價2338美元,較上期上漲14.3%。
澳新航線:當地對各類物資的需求繼續處于高位,本期運價繼續上行。每箱運價1084美元,較上期上漲3.1%。
南美航線:目的地主要國家經濟穩定,近期運輸需求保持增長,供求關系良好,本期運價繼續上行。每箱運價290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3.9%。
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西及關東每TEU都較前一期下跌5美元,為294美元及301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上漲51美元為259美元,較前一期大漲24.5%;韓國每TEU較上周持平,為138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高運價已經開始吸引原本閑置的船舶重新投入運營,參與搶貨。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歐洲線運價的上漲勢頭。同時,在高運價的環境下,一些低價值貨品的貨主可能會選擇觀望市場動態,或者減少貨載以應對成本壓力。
由于歐洲經濟表現不如預期,歐洲線的運價漲幅相對較大。與此相比,年前美國線的貨量增長勢頭更為強勁,因此美國線成為了近期運價上漲的主要目標。這一趨勢表明,全球航運市場的動態正在發生變化,貨主和物流公司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應對運價波動和運輸需求的變化。
鐵路、公路需求升溫
由于紅海航道危機的影響,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赫伯羅德、地中海航運等紛紛調整航線,避開紅海,導致航行時間延長、運力下降,引發海運價格的大幅上漲。面對這種情況,部分貨主開始考慮中歐班列或中歐跨境公路運輸作為替代方案。
船舶選擇繞航非洲好望角,導致通行時間大幅增加。以海洋山港到以色列海法港為例,原航線需22天,繞道好望角則需35天,預計將延遲10多天。成本也隨之上升。全球航運價格因此上漲,尤其是亞歐航線,運價比2023年12月初上漲超1.5倍。
上海航運交易所2024年1月6日公布的SCFI運價指數據顯示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2871美元/TEU和3620美元/TEU,分別比2023年12月8日上漲210.38%和160.99%。德魯里2024年1月5日發布數據顯示,箱WCI指數繼續上漲。其中,亞歐航線漲幅最高,上海至鹿特丹運價為3577美元/FEU,較12月21日上漲115%。
紅海危機導致海運不確定性和價格飆升,為中歐班列和跨境公路運輸帶來機會。許多原本選擇海運的客戶開始考慮中歐班列作為替代方案。
CEVA Logistics大中華區鐵路及公路運輸副總裁鄧國樑表示,自紅海危機以來,CEVA中歐陸運貨量增長約30%。由于海運客戶尋求備選方案,公路和鐵路產品更具靈活性和時效性,因此選擇這兩種運輸方式的客戶有所增加。隨著需求增長,中歐班列價格也出現上漲,預計未來中歐班列價格將繼續隨海運費用增加而上升。中歐跨境公路價格保持穩定,目前未有明顯增長。
同時,由于海運航程延長導致空箱回流變慢,集裝箱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也相應上漲。目前,部分班列價格已出現上漲,例如武漢至漢堡的班列從3500-4000美元漲至4500-5000美元,成都至波蘭馬拉的班列從3000多美元漲至5000多美元。同時,中歐線路的40HQ集裝箱用箱費用也從原來的500-600美元漲至1000-1200美元。隨著紅海危機持續,集裝箱緊缺現象可能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