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發布,與市場預期相符。由于節后工廠剛剛復工,需求尚未全面釋放,本周運價出現下跌,SCFI指數下降56.4點至2109.91點,跌幅為2.6%。
歐美四大主要航線的運價均呈現下跌趨勢。為了穩定運價,船公司在農歷春節過后采取了大幅減班與并班的措施。據Xena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預測,3月份運價可能會出現小幅上升,但隨后可能會再次下滑。
根據最新運價指數,遠東至美西航線的每FEU(40尺柜)運費降至4691美元,較前一期減少142美元,跌幅為2.93%;遠東至美東航線的每FEU運費為6127美元,較前一期下跌325美元,跌幅為5.03%。
同時,遠東至歐洲的運價也出現下滑,每TEU(20尺柜)運費為2508美元,較前一期減少140美元,跌幅為5.28%;遠東至地中海航線的每TEU運費為3465美元,較前一期下跌240美元,跌幅為6.47%。
在近洋航線方面,遠東至日本關西及關東的每TEU運費與前一期持平;遠東至東南亞的每TEU運費下跌5美元,跌幅為1.65%;遠東至韓國的每TEU運費較前一周下跌1美元。
雖然近期紅海海域的航行船只遭受攻擊事件激增,為航運公司的短期獲利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支撐,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改變集裝箱航運業長期面臨的運力過剩問題。據預測,隨著紅海航運情況恢復正常,2024年下半年運價可能會開始下跌。
自疫情期間的歷史高點大幅修正后,2023年船公司獲利大幅下滑。考慮到2024年集裝箱船供給將出現嚴重過剩,而需求增長相對有限,運價不太可能恢復到疫情期間的高峰水平。
為了應對當前的挑戰,大多數船公司已將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和美國東岸的服務航線繞行至較遠的好望角航線,以避免潛在的風險。船公司在船舶調度方面保持靈活,及時調整航線以確保服務連續性。然而,盡管短期的供給挑戰對運價構成一定支撐,但集裝箱航運市場的供需緊張狀況不太可能持續。
受到全球經濟景氣放緩的影響,實體商品的消費力相對疲弱,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已較疫情期間更加平衡。今年集裝箱航運的總運力預計將增長7%至9%,而需求增長將僅為2%至4%。相關機構預測,在沒有重大干擾的情況下,運價可能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下跌。
盡管面臨獲利能力的壓力,但由于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營運表現強勁所累積的高現金儲備的支持,一些受評公司仍有望在2024年維持凈現金部位。同時,考慮到遠洋航線運力過剩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一些公司的EBITDA利潤率可能會受到影響。然而,通過靈活調整航線、優化運營成本以及尋求新的市場機遇,這些公司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集裝箱航運市場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