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江蘇、河南等地部分棉紡織企業反饋,12月中旬以來,規模以上紡企開機率逐漸回升,一些減停產、放假的企業甚至召回職工,再次接單安排生產。廣東、福建等地一些大中型織布企業開機負荷達到70-80%。
雖然目前棉紗、坯布銷售好轉,但開機率恢復不是普遍現象,主要是部分接單、生產穩定和交貨能力強的大企業,而小型棉紡織企業開機減半甚至放假的情況并沒有緩解,棉花消費端呈現短暫的“冷熱不均,嚴重分化”的格局。在年底與消費端出現“翹尾”行情形成呼應的是,疆內外倉儲庫優質棉花資源報價小幅上漲,12月28-29日,新疆庫“雙29”機采棉公重報價整體漲至15950-16100元/噸,成交略好。
2023/24年度新疆棉公路、鐵路發運再次發力,一方面12月中旬以來,疆內外庫點同指標皮棉價差拉大至600-800元/噸,對軋花廠、棉花貿易企業而言,移庫銷售的利潤稍高,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近期新疆、甘肅、陜西等省份氣溫回升,天氣較好,加之油價下調等因素影響,出疆車輛增多。
江蘇某紡企表示,廣東、福建等地客戶反饋布廠計劃在1月中旬停產放假,12月底無法履約的供貨合同推遲至2月下旬及以后執行。目前鄭棉CF2401、CY2401合約的盤面價差降至5000元/噸以下,考慮棉紗生產虧損普遍在1000元/噸左右且提價比較困難,該紡企暫不調整1月15日放假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