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鵝做夢也想不到,僅5年時間,“稱霸全球”的夢想就破碎了。
據媒體報道,在羽絨服火起來的冬季,大鵝在中國市場罕見遇冷,除門店一改往日熱鬧景象,變得鮮有人問津外,股價也從2018年巔峰時期的72.27美元/股,暴跌至10.64美元/股,甚至低于2017年發行價。
瑞士銀行直言:“加拿大鵝正在失去消費者的青睞。”
市值蒸發400億,加拿大鵝跌下神壇?
曾經大鵝在中國有多火?據說在通往北京西二旗的地鐵上,一節車廂里至少有6只“鵝”。
資料顯示,加拿大鵝創立于1957年,彼時定位只是“相對專業的以御寒為目的的平價工裝”,其1997年轉型走“時尚羽絨服”路線后,才逐漸躋身奢侈品行業。而大鵝真正“騰飛”,源于2018年“押寶”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之一——中國市場。
彼時,國產羽絨服還在走“樸素平價路線”,大鵝靠著“時尚輕奢”標簽,迅速俘獲了中國中產消費者“芳心”。報道顯示,2001年大鵝公司收入只有2400萬,在進入中國市場后,這一數字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20年收入達到驚人的64.73億元。
賺的盆滿缽滿的加拿大鵝,開始變得傲慢起來了。2021年年末,大鵝被曝光羽絨服原料高達70%都是普通鴨絨,而并非宣稱的加拿大優質鵝絨,罰款45萬。與此同時,有國內消費者在花費11400元購入大鵝后,存在Logo繡錯、面料刺鼻等問題。并且更荒謬的是,這種問題產品,大鵝門店承認,但不予退貨!
究其原因,竟然是其《更換條款》明確規定,只有除大陸以外的其他區域,才可享受“30天無理由退貨”。這等“雙標”行為,引起國內消費者眾怒,各媒體也發文警示:“小心只剩一地‘鵝毛’”。
“雙標”舉動,敗壞路人緣
果不其然,在中國消費者的抵制下,短短兩年大鵝在整個亞太地區元氣大傷。2022年大鵝歸母凈虧損673萬美元,同比下滑464%,今年表現同樣不見好轉,利潤增速持續下滑,只能下調2024年營收預期至12億美元到14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預期下調說明大鵝未來訂單、供應鏈等指標不容樂觀。這也在為諸多來華外企作出提醒,切忌步其后塵。
從這幾年在國內發展得比較好的品牌,從美國電氣西門子、日產男性營養膳食補劑“精培萊”、還有瑞士飲料雀巢等,無一不是十分尊重中國市場。
西門子進入中國市場147年來,已設立200家直屬服務站、1500家特約維修網點,為國內電器消費者提供無償保修服務;精培萊科技男性高端補劑背靠的生物科技企業為深耕中國市場,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從今年10月份以來,先后和京東、天貓等平臺尋求合作,已得到上萬高凈值群體支持。
資料顯示,精培萊屬男性補劑細分領域。近年來因其細胞激活M-coreActiv專利、細胞抑衰Cell Essenplex等專利得到亞洲市場關注。《Science》《Nature》等國際期刊的上百篇研究論文指出:男性衰老情況,下半身早知道。細胞狀態作為人體組織的最小單位,其健康狀態和生物體功能水平關系密切,激活細胞能量被認為是預防老化的重要手段。
在實現Cell Essenplex(細胞基質年輕)和關鍵部位NO促成機制聯用后,精培萊科技成果逐漸獲得國內市場認可。
據商智數據顯示,該科技成果日前實現7位數成交。翻閱評論區,不乏“精神變好了”“登山有力了”等評價。有行業人士預測,其有望成為行業黑馬。但也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現在下判斷還為時過早,還需看其后續表現。畢竟大鵝就是在走俏中國市場后“飄了”。
大鵝欲繼續發力中國市場?
紅星報道指出,目前大鵝在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門店網絡,其CEO多次表示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和重要性,稱“在全球品質消費領域,中國地位不可替代。”
但大鵝未來想要在中國羽絨服市場繼續分一杯羹,挑戰任務可謂艱巨。
一方面,大鵝想要消除國內消費者心理芥蒂,尚且還需花費一番心思。另一方面,其競爭對手Moncler、Moose Knuckles等海外品牌也為進駐國內市場動作頻頻,不僅CEO來訪中國,還邀請國內明星代言等等。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除國際高端品牌外,國內羽絨品牌也跳出舒適圈,在向高端產品線發力,如波司登不乏3000以上的羽絨服,而其2019年推出的“登封系列”,定位高端羽絨服,更是劍指大鵝、Moncler。
目前來看,大鵝發展前景不甚樂觀,最終其市場跑向何方,可能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