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鄭棉期價“一瀉千里”,十月以來行情整體持續下跌,截至10月16日,棉花主力合約收于16990元/噸,十月來跌幅達3.47%,持倉總量60.79萬手。
先從全球整體來看,美國農業部發布10月全球棉花供需報告,23/2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估值較上月上調4.6萬噸至2451.7萬噸,全球消費預估值下調1.9萬噸至2521萬噸,期末庫存預估下調218.5萬噸至1740.2萬噸。2023/24年度全球棉花消費調減、期末庫存調減,產量上調,數據略微利多。USDA將巴西歷史數據進行年度錯位,將22/23年度的數據變為23/24年度,實際影響不大。此外,在需求上23/24全球消費大幅回升存疑,USDA已著手下調消費。未來的變數,上游在于印度產量的變化,下游在于全球消費的下調。
一、國際市場棉花主產國減產為主
美棉減產兌現,出口低迷
據USDA,截至10月8日當周,美棉優良率為32%,較之前一周的30%有所提升,去年同期數據30%;吐絮率為82%,去年同期水平為83%;收割率為25%,去年同期水平為28%。美棉進入收獲期,減產正在兌現,USDA 預估產量為279.1萬噸,減產35.9萬噸。
據USDA,10月5日當周,本年度美棉凈銷售 1.04萬噸,環比減少4.51萬噸;裝運2.44 萬噸,環比減少1.07萬噸。23/24 年度美棉累計凈銷售133.93 萬噸,銷售進度 50.43%;累計出口裝運 37.37 萬噸,裝運進度14.07%。美棉整體出口仍低迷,但中國政策提振出口前景。
印度產量變數尚存
印度方面,10月7日棉紡開機率為 70%,環比持平。據印度農業部統計,截至9月22日,印度新棉種植面積達為 1234.23 萬公頃,同比減少3.3%。截至10月9日,印度皮棉累計上市約 11.9 萬噸,日上市量超過1萬噸。產量明晰可能要到明年4月份,印度是全球棉花產量的主要變數。
巴基斯坦蟲害影響增產
巴基斯坦方面,10月7日,棉紡開機率為62%,環比下降1個百分點。據巴基斯坦軋花廠協會,截至10月1日,2023/24年度新棉上市量累計達到77.9萬噸。蟲害削減了增產幅度,當地機構下調產量預估,最新為 124131.8萬噸
南美豐產,擠占美棉出口
澳大利亞23/24年度棉花產量預估約110萬噸水庫蓄水量支持豐產預期巴西國家棉花委員會(CONAB)預計2023/24 年皮棉產量為3002萬噸2022/23年的預估為317萬噸。南美豐產,對美棉出口構成競爭。
二、國內政策調控緊張供給出成效,下游旺季證偽庫存累積
國內市場2023-2025 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18600 元/噸,以固定產量510萬噸進行補貼。疆棉面積減幅約 8.5%,初步采收情況顯示,北疆單產下降約 15%,南疆單產持平。預計疆棉產量約 520 萬噸,減產約 14.5%.新疆減產超過預期,但搶收基本證偽,目前平均收購成本約 17700 元/噸。
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截至8月底全國棉商業庫存為163.06萬噸,環比減少69.69萬噸,舊作庫存緊張已經被調控逆轉。7月31日至10月13日拋儲掛牌量 84.8 萬噸,成交量 74.6萬噸,成交率87.8%。預計拋儲持續到10月底或11月中累計拋儲成交可能超100萬噸。7月21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發放75萬噸非國營滑準稅進口配額,不限定貿易方式,已下放到企業,9月開始到港大幅增加。政策帶來的供給增量或在 200 萬噸,完全逆轉此前供給緊張格局。
紗廠開機繼續下降、即期紡紗虧損較大,成品庫存增加、原料庫存增加。布廠開機下降,成品庫存增加,原料庫存下降。下游旺季證偽、負反饋持續。據TTEB,10月13 日當周,紡企原料庫存為 30.1天,環比+0.8天,紡企成品庫存為24.2天,環比+0.7 天;織廠原料庫存6.8 天,環比-0.4天,織廠成品庫存 29.4天,環比+0.7 天。
總之,新棉大量上市在即,供應端承壓,棉紗庫存累積,棉價承壓運行。隨著近期鄭棉期價震蕩下行,收購價格較前期也有小幅回落。但棉農挺價意愿較強,若價格持續下降, 棉農將連續兩年虧損。軋花廠與棉農之間的博弈仍在繼續,短期不易過分看空。需求端表現則相對疲軟,市場大量棉紗庫存累積是短期無法解決困難,內銷恢復較慢,外需出口不暢,歐美等國紡服進口持續下降,需求端對棉價造成拖累。未來的變數,仍需關注上游印度產量的變化,以及下游全球消費狀況。預計短期市場看供給,中長期看需求,即短期鄭棉震蕩或有下行,中長期棉價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