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挺的原料
近期,鄭棉價格先漲后跌,棉花市場出現降溫,儲備棉成交量價齊跌,現貨棉價小幅下調,下游觀望情緒升溫,皮棉現貨成交稀少,目前下游難以承接當前棉價。內銷市場來看,上半年走量品種庫存減緩,市場大單詢價落單屢見不鮮,織布廠生意普遍較好,坯布價格略有上調,原料上漲,實際布價上漲不多。染廠兩極分化,部分染廠訂單較之前有較大起色。
分析來看,臨近旺季,詢價打樣迅速升溫,下游訂單難以匹配當前的成本價格,內地紗廠將出現大面積停工,而停工會對上游的狂熱出現反噬,紗價短期內將極速跟漲,原料略顯乏力。但由于今年原料成本提升,將助推皮棉成本上移,棉價或將繼續上漲。
不過,接下來的下游需求旺季將帶動棉價繼續抬升,最終市場交易心態會重回供需基本面,現階段原料底部支撐強勁,下游以剛需采購為主。
全產業鏈困局凸顯
作為浙江經濟起家的主導產業,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十分齊全。當下的難,表現為全產業鏈的難。
上游化纖行業,由于下游需求的疲軟,也呈現出下行趨勢。今年前5月,省內某化纖大市化纖產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9.1%,用電量增速0.0%。上游紡織機械行業,同樣也壓力不小。省內一家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占公司銷售總額三四成的出口,今年以來行情不如去年。
再往下的印染,同此涼熱。在印染企業最為集聚的紹興,今年前5月,印染行業發揮的產能基本在七成左右,設備開機率并不理想。
直面消費者的服裝業,在出口不暢、內銷不旺的情況下,庫存壓力持續攀升。產業集中表現為四大難點。
其一,全球需求走弱,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當前歐美國家仍處于去庫存階段,而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的熱門地區東南亞,同樣陷入出口下滑的窘境。今年1至5月,越南出口服裝同比下降17.8%;1至4月,孟加拉國出口下降8.5%,柬埔寨出口下降15.4%。全球需求走弱帶來的訂單下降,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出口地區面臨的共同陣痛。
其二,需求走弱背后,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趨勢出現變化。一家做了近20年出口生意的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公司主要市場的印尼今年出口量會增加,但出口額不一定增加,因為出口產品的單價降低。
其三,訂單“東南飛”,對國內出口訂單造成一定擠壓。一家主打紡織印染服裝全產業鏈的柯橋企業介紹,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出口訂單同比下滑了30%,因為歐美客戶將訂單給了其主要競爭對手,后者已在越南布局了產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也對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有不小影響。
其四,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不明朗,也給紡織服裝出口疊加了負面影響。
浴火重生贏新機最吃勁的時候,往往也是突圍的好時機。關鍵在于,浙江紡織服裝產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市場新變化,想方設法突出重圍。
產業困局怎么破?
市場變了,企業唯有以變應變。象山兄弟制衣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投入600萬元對生產車間逐步實施數字化改造。
消費萎縮并不代表沒有需求,關鍵在于找準新需求。以生產旅游靠枕起家的寧波卓藝家紡有限公司,疫情下曾一度遭遇毀滅性打擊。在向死而生的關口,公司果斷從旅游靠枕轉型做家居枕頭。
新需求如何才能找得準?答案是:圍繞主業的持續創新。創新是支撐產業長遠發展的底層邏輯,哪怕一針一線,也要有適應市場之變的新產品打開新空間,以后中國紡織服裝得走差異化路線,要推出更多有設計感、高附加值的產品。
而全球縫紉機龍頭杰克控股集團,一臺新上市的縫紉機擁有70多項發明專利,因解決了長久困擾行業的不同面料需更換不同縫紉機的痛點,首發當天全球訂購超過15萬臺。
面對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的難,浙江已在全省范圍啟動消費品工業“浙里智造供全球”服務行活動。聚焦中小企業、聚焦全鏈路服務,由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匯聚優質服務商,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一站式、全鏈路、高性價比的專業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整體轉型。
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行業。期待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浴火重生、贏得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