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再生,正成為一種新潮。
記者從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了解到,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已經從2015年的260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544萬噸,數量翻番。
讓人沒想到的是,其中200萬噸,在全國最大廢舊布角料集散地——浙江溫州蒼南縣“再生”。
近日,當地正在嘗試為廢舊紡織品“正名”,探索制定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國家標準,已進入立項評審階段。廢舊布料是如何再生的?在浙南縣城里有哪些探索?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廢舊布料緣何集中在此?近1/3常住人口從事回收加工。
誰能想到,愛做生意的溫州人,也跟破布廢料較勁。
走進蒼南縣宜山鎮,目力所及,家家戶戶的地上,堆滿打包來的廢舊布料。白色、紅色、黑色……當地人忙著按顏色分揀。
埋身其間,宜山鎮珠山村村民黃振筍說,這些廢布腳主要從浙江寧波、福建、廣州等全國各地的服裝廠收購來的!斑^去,大家穿過的舊衣服也能回收,由于需要消毒清理等步驟,大多數舊衣服處理較繁瑣,主要被做成露天地毯等,F在,村里人主要回收工廠裁剪剩下的廢布角,或者庫存積壓的衣服,雖然是廢舊布料,但它們原本就是干凈的!
宜山鎮有“紡織之鄉”之稱。小鎮6萬多常住人口,有近2萬人從事廢布料的回收及再加工,占近三分之一。廢布料集中在邊角料、殘次品、滯銷品等。
“過去,我們這些布料回收來還要褪色,考慮到污染問題,現在按照顏色分類后直接送去再生紡織企業。”黃振筍說,這樣一來,白色廢布料“重生”為白線,紅色廢布料“重生”成紅線,這些再生紡線直接利用,也省掉不少紡織的成本和流程。
不僅宜山鎮,周邊望里、錢庫、藻溪一帶居民,現在還在延續紡織工藝。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人收購廢舊布料生產,研究再生棉加工。
“父輩們樸素地認為廢舊布料收購成本低,再生紡織品薄利多銷。”位于望里鎮的蒼南縣依豐紡織廠里,負責人羅偉正在布置新產線,他介紹,今年廠里的再生紡線已經被做成牛仔褲。
“根據紡線不同質量,我們還提供下游企業生產拖把、抹布、窗簾布等!痹谒磥,廢舊布料物盡其用,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據蒼南縣經信局提供數據顯示,全縣現有2400多家企業從事紡織生產,近5萬人從事再生紡織業。當地經加工的再生紗線,被制成衣物、清潔用品等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造產值近百億。
蒼南縣循環經濟小微企業創業園,集聚400多家紡織企業。在溫州市鹿騰棉紡有限公司,還沒進門,公司負責人黃景盛拿出一個用廢舊布料新生產的帆布袋展示,記者摸了下,質感柔軟。完全沒想到,它的“前生”是廢布腳。
尋常的棉紡工藝流程,原棉經過處理后,進入紡紗工序,或染色、或處理,形成紗線,再進入織機,機器加工生成布。
廢舊布料怎么“重生”?
在鹿騰企業車間里,記者看到,再生紡紗工藝原來多一道開花工序。只見白色布角料被傾倒進十多米長的開松機,隨著滾軸轉動,布料纖維間的聯結力慢慢被“撕扯”變松,等到另一頭,機器“吐出來”的已經是松松散散潔白的再生棉花。摸一下,確實跟原棉沒倆樣。
“經過處理的再生纖維跟原生棉纖細程度、長度都很相近!秉S景盛說,消費者對于再生棉的質量安全也可以放心,回收的廢舊布料原本就未使用過,開花工序有高溫處理過程,車間里再生工藝引入了環保裝置、除塵裝置等!霸偕拗瞥傻募従同樣也是干凈無污染的!
蒼南縣大華紡織有限公司車間今年投用了27條產線,這里生產的再生紗線供給廣州的服裝廠,被制成牛仔褲。在公司展示大廳,負責人黃景王指著再生紡線和牛仔褲布料給記者對比。乍摸上去,跟記者身上穿的沒區別。
“近年公司技術逐漸升級,生產的再生棉和原生棉質量越來越相近,被制成的牛仔褲再生棉的比例高達80%。”他說。
那么,怎么區別我們穿的是不是再生棉?
黃景王也給記者“揭秘”,目前國內關于服裝質量檢測,沒有再生棉和原生棉的區分,而是直接看棉含量配比。他出具的表單顯示,企業再生紡線制成的牛仔褲,棉含量超過80%,達到棉制品要求。“所以,市面上其實已經有大量廢舊布料改造的牛仔褲,也許你身上的就是!
再生紡織,有未來嗎?“垃圾”回收綠色且環保
細數浙江省紡織產業集群,我們會想到柯橋、蕭山、蘭溪……為何蒼南縣“彎道超車”跟廢舊布料較勁,還將再生紡織當成核心產業?
采訪中,企業家們一致的態度透露信心:“這背后有著經濟賬和綠色賬!
一方面,經過長期發展,當地人已經把再生紡織當成“吃飯的手藝”,是賴以生存的產業。
“實際上,外界過去一度認為鎮里在回收‘垃圾’。” 望里鎮鎮長許駿說,當地政府也有過猶豫,是否取締相關行業?煽紤]到當地再生紡織從業者眾多,與此同時,每年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有大量的廢舊布料產生,“我們將這些布料回收來生產還能創造新的價值。”
近十年,蒼南縣再生紡織業開展環境整治,清退部分低小散的作坊式廢舊布料加工企業,明令禁止再生紡線染色排放污水,要求企業引入環保設施等,規范行業生產。據介紹,由于不需要染色等步驟,廢舊布角料收購價格每噸3000至9000元不等,經過再生紡織工藝后可賣到每噸8000至14000元,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進一步被放大,F在,望里鎮再生紡織上規企業增加到45家。
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再生資源越來越重視,再生紡織業也是綠色低碳的產業。
按照研究機構測算,每回收利用1千克廢舊紡織品,可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蒼南縣一年再生200萬噸廢舊布料,相當于減少了72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這需要造45萬畝碳匯林才能吸收完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歡政多次帶隊前往蒼南調研,他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到,蒼南再生紡織業極具規模,當地探索建設標準體系,有助于該產業鏈在合規有序的環境下發展,當地政府部門還需持續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給予科研補助,提升再生紡織技術。
可喜的是,當地企業家們已經認識到綠色循環經濟的重要性。黃景王算了筆賬,企業近年基本利潤都花在了購買設備上,每年還投入300萬技術研發經費,今年計劃與浙江理工大學團隊合作研發新的再生棉產品。
而此次國家標準試點探索,蒼南縣計劃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產品、設備、工藝、綠色、低碳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標準體系,也將有助于國內再生紡織業更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