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華龍無紡布的成立開啟了江蘇洪澤紡織產業發展的序幕。30年來,紡織產業已成為洪澤的主導產業,而纖維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則是洪澤紡織產業的主攻點。
6月14日下午,洪澤纖維新材料高端研討會在江蘇洪澤召開,為2023年中國化纖科技大會拉開序幕,也為洪澤纖維新材料差異化、高質量、集聚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來自中國紡聯、中國工程院、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消費品工業處、淮安市洪澤區、上海大學、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江南大學、恒逸集團、桐昆集團、唐山三友等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地方政府以及來自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產業發展大計。
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呂佳濱主持。
近年來,洪澤始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旅游富民”雙輪驅動戰略,特別是聚焦纖維新材料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纖維產業日益成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
淮安市洪澤區委書記張沖林在致辭中表示,纖維新材料“鏈”起了產業集群。洪澤堅持強鏈補鏈延鏈,形成了以臺華新材為鏈主的高新尼龍紡織多品類、差異化錦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佩浦科技、三聯新材料為鏈主的綠色再生、差異化滌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超美斯、奧維芳綸為鏈主的芳綸纖維材料產業鏈集群。纖維新材料“燃”起了創新引擎。洪澤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低碳化、集約化改造,推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深化與東華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全力打造中電光谷生態經濟示范園、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積極推進產品檢測中心、國家級再生纖維實驗室、品牌推廣運行中心等平臺建設,促進了纖維產業提質增效。纖維新材料“撬”起了發展支撐。洪澤以更大力度主攻項目,更為精準扶持市場主體,臺華新材料、源涌新材料、佩浦高分子等一批重特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三聯新材料、宏港毛紡等企業積極實施技改擴能,2022年纖維產業開票銷售、入庫稅收分別占全區規模工業總量的16%、10%。
張沖林指出,中國化纖科技大會落地洪澤提供了極為寶貴的交流機會,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放大洪澤優勢、集聚高端要素,做強纖維產業、增強發展動能,增進各方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東華大學研究員王華平在“化纖行業綠色、功能、科技發展趨勢”主題報告中表示,當前化纖行業的發展表現出高性能纖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通用纖維發展壓力增大、生物基合成纖維受到關注、循環再利用纖維發展進入分化期、前沿纖維產業化進程加快、功能纖維發展進入瓶頸期、產業用領域應用比例增加等特點。
大纖維無論從國計民生角度,還是先進制造角度,都將為人類提供更多解決方案。談及化纖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王華平表示,一是原料、制造過程向綠色化發展;二是功能化發展強調高端化、高技術化、多元化、生態化,醫療、保健、大健康方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三是科技發展方向聚焦智能纖維、智能織物、高性能纖維、高效柔性化和數字化加工技術等。
在研討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上海大學教授任慕蘇、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王銳、江南大學教授付少海、東華大學教授陳燁、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助理陳璧、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孫燕琳、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德春等專家學者針對洪澤紡織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希望洪澤繼續走將紡織產業與生態經濟有機融合的道路,堅定走差異化、綠色化、高端化、專精特新的產業發展路線;“雙碳”背景下,持續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降低生產能耗,實現綠色生產;同時考慮紡織與生物技術等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多方聯合開發生物基材料等新材料,賦能紡織新材料發展;積極發揮公共平臺對建設區域品牌的作用,推動洪澤化纖新材料高質量發展。
此外,江蘇奧維芳綸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志平、江蘇佩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華良、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健康等洪澤區重點企業代表分享了其纖維新材料發展現狀。他們紛紛表示,得益于當地政府打造的產業基地、優惠政策等支持與幫助,以及與東華大學等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企業在技術創新、差異化產品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未來,企業將圍繞綠色低碳、功能性纖維、高性能纖維等,加強創新、優化布局,積極為洪澤區紡織化纖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未來戰略的制高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于琨指出,作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纖維材料對于深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家將具有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等特征的產業定位為未來產業,新材料與合成生物、6G通信等產業均被列入國家未來產業范疇,這為纖維材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于琨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把握政策導向,用好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進一步提升中國纖維新材料在全球紡織服裝價值鏈上的地位;二是面向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長遠需求的新材料,發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提升供給規模和質量;三是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開發環保和性能兼備的綠色優質產品,擴大中高端產品的供給。
基于洪澤區紡織化纖產業發展現狀、化纖企業產品生產研發及行業綠色、功能、科技發展趨勢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對洪澤區紡織化纖產業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堅定不移發展紡織化纖產業。紡織化纖行業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激烈,最容易考驗企業市場化競爭水平,同時考驗政府市場化服務能力,如果能做好紡織化纖產業服務,也一定能做好其他產業服務;能夠完成民營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容易培養出一支優秀杰出的產業工人隊伍。
二是打造產業集群名片,更易于產生產業集聚效應。人們提到盛澤就會聯想到織造,提到紹興就聯想到印染,提到馬橋就聯想到經編,提到疊石橋就聯想到家紡。未來洪澤的名片是什么?需要好好研究和規劃。
三是在國家安全戰略下,尋找產業發展的機會。如要重視高性能纖維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要重點研究產業鏈外遷帶來的市場變化,積極應對,要把印染和纖維等產業鏈的這些核心重要環節留在國內。
“希望我們這個產業不僅能夠留下,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倍诵∑秸f道。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創新發展?首先,地方政府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發展的環境,要創建一種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讓集聚的技術、資本、人才發揮更好的效用,同時還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精準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其次,纖維產業的發展已經從追求量的階段到追求質的階段,好的纖維一定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要以市場為導向規劃產業發展并穩步推進。最后,要根據未來發展需要,廣泛利用各方資源,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
王天凱還表示,洪澤著力推進纖維新材料產業日益成為其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正在編制的《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也將會為洪澤紡織化纖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考。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能夠舉多方之力,共同推進洪澤纖維新材料產業更好更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