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2023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活動之一,6月11日,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峰會(夏津)在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舉行。與會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構筑產業數智生態,打造數字紗線基地”這一主題,深度分析了我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現狀,研討了行業未來數字化轉型之路。同時,還介紹了紡織行業新型纖維與紗線的發展趨勢、先進技術、設備應用,并就一系列數字化轉型項目進行了簽約。
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德州市紡織服裝產業鏈、德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夏津縣人民政府承辦,中紡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協辦。來自國家部委、中國紡聯、全國各地行業協會以及當地各級政府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夏津縣委書記沙淑紅在致辭時說,近年來,夏津縣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決策部署,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多個戰略機遇,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按照“一園區、一平臺、兩基地”的定位,通過“規劃引領、建強平臺、招大引強、龍頭培育”的發展模式,全力打造五百億級“綠色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新型紡織產業集群。
她指出,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夏津將勇作中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不斷探索和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向紡織行業展現“新夏津 新產業 新面貌”。希望以此會議為契機,共同促進中國紡織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建設更加富有活力和韌性的產業生態。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曉在致辭中說,山東歷來是紡織服裝大省,產業基礎好,體系完備,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棉紗棉布產量居全國第一。累計培育26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將其納入新舊動能轉換全省十強產業。德州是山東省紡織大市,產業基礎雄厚,涌現了恒豐集團、華源生態和夏津紡織產業集群等等多家優秀企業和集群,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差異化紡紗基地。夏津縣全力打造新型紡織產業集群,加快數字化轉型,在山東具有借鑒意義。未來,山東將把更多資源傾注到紡織產業,加快數字賦能,推動產業升級,把紡織產業打造成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縱瑞龍致辭時對紡織行業以及夏津紡織產業數字化轉型表示肯定。他認為,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其中紡織行業走在了前列。針對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應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他指出,必須緊跟技術發展趨勢,立足行業實際,加強統籌謀劃,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持續推動紡織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他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將落實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 年)》,堅持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主攻方向,立足中國紡織實際情況,夯實基礎、完善標準、培育生態、強化應用,與紡織全行業一道,加快打造紡織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版”。一是開發數字化智能化工業軟件和生產設備;二是用數字化智能化工藝裝備對企業實施再造;三是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在致辭中介紹了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成績、問題,以及未來發展重點。夏令敏說,近年來,行業兩化融合指標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12月,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總體發展水平評估指數達到57.1,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6%,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49%,智能制造就緒率為14.6%。夏令敏還指出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戰略意識、數據安全風險、企業內部數據孤島、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
對于行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夏令敏提出五點要求:一是紡織企業數字化發展要從戰略高度布局謀篇,著眼于企業長遠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規劃推進數字化進程。二是要特別關注廣大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如果沒有廣大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全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就不可以能達到應有的高度,行業數字化轉型就很難實現。三是要特別關注企業數字化落地見實效。不能擺花架子、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四是加強行業數字化公共服務。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數字化轉型資源集聚,提供行業所需服務;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咨詢、解決方案應用推廣、標準宣貫、培訓等服務。五是提升行業數據服務能力。充分發揮數據核心要素價值,提升行業數據治理水平;加快紡織行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行業大數據資源庫,推動行業數據的有效匯聚,提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和開發利用水平。
數字化助推紡織制造高端化
實現產業協同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紡織行業數字化首席專家翟燕駒以《加快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為題,從紡織行業數字化發展形勢、數字化賦能的價值、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主要任務幾個方面作主題報告。他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近年來,紡織行業數字化發展各項指標提升較快。以5G、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紡織行業的生產經營業務融合,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結合大量企業應用案例和創新實踐,他說,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助推紡織制造能力高端化;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優化生產經營;賦能企業決策;實現產業協同;踐行綠色發展;推動模式創新以及賦能產業集群/園區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下一階段行業數字化轉型任務要立足“十四五”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遵循《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的要求,緊密結合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形勢和推進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需求,以解決行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重點在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產業集群(園區)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業大數據匯聚開發利用;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培育推廣等七個方面展開。
經驗交流
數字化轉型推動夏津縣紡織產業發展
夏津紡織產業鏈黨委書記、鏈長李天民作《數字化轉型推動夏津縣紡織產業發展》經驗分享。他介紹,夏津區位優勢明顯,人文底蘊深厚,發展活力迸發。其中,“中國棉紡織名城”“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三張名片熠熠生輝。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高端裝備制造三大產業珠璧交輝,成就了銀色夏津、綠色夏津、金色夏津。
他表示,夏津紡織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銀夏津”的美譽,因種而紡,因紡而織,產業日趨壯大。經過多年發展,夏津的紡織產業已逐漸成形。目前,夏津集群特色鮮明,產業鏈條較為完整。夏津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撬動引領;離不開科技人才的保障支撐;離不開區域品牌的塑造;離不開數字轉型的強勢賦能;離不開行業協會的鼎力相助;離不開優無止境的營商環境。他介紹,當前,夏津紡織產業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今年以來,為引領產業迭代升級,夏津正突出打造“一園區、一平臺,兩基地”,努力構建五百億級的現代化新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即一園區,山東夏津綠色紡織產業園;一平臺,山東省紡織產業數字經濟總部;兩基地,中國綠色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功能化、差別化新型紗線基地。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夏津縣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以“項目建設突破年”為抓手,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戰略不動搖,樹立“以項目看發展、以實績論英雄”鮮明導向,全縣上下勠力同心、推動經濟社會強勁發展。
在簽約環節,迪尚集團垂直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經理吳利平,德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紡織服裝產業鏈辦公室主任田汝勇就德州-迪尚紡織創新聯合體項目簽約。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兩化融合推進處副處長劉斌,夏津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新海就現代數字化產業園建設項目簽約。
青島紡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市場營銷管理總部部長周玉波,夏津縣紡織產業鏈鏈長李天民就多組分功能性紗線基地項目簽約。
西南大學張同華團隊成員李春輝教授,山東鑫瑞娜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杰就零菌家紡新產品研發平臺項目簽約。
在揭牌儀式環節,中國紡聯信息化部紡織行業數字化首席專家翟燕駒,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副書記、副主任景文新為“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夏津站”揭牌。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網絡技術處處長劉佩全、夏津縣委書記沙淑紅為“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工作基地—夏津籌建處”揭牌。
中國紡聯原副會長楊紀朝,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曉,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縱瑞龍,德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福祥,德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景文新,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劉建國,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海燕,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劉松,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張懷東,德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孫洪昌,夏津縣委書記沙淑紅共同啟動“夏津現代綠色紡織產業園建設”。
學術交流
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中國籍院士孟家光以《功能與智能性纖維與紗線的發展趨勢》為題,就功能性纖維與紗線的生產、發展,智能性纖維與紗線的生產、發展進行了分享。他介紹,功能性纖維材料主要體現在衛生保健、隔絕保護以及其他綜合功能三個方面,今后功能性纖維與紗線的發展趨勢主要有:抗菌功能、遠紅外功能、吸濕排汗功能、保暖功能。其中在功能性需求方面,抗靜電、抗皺、抗菌的功能性面料位居前三位。智能纖維可分為智能變色纖維、熱敏纖維、溫敏纖維、形狀記憶纖維、電子智能纖維、光纖傳感器纖維等,其發展趨勢主要有透氣性和柔軟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穩定性,多種智能的復合。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紡織工程系主任邢明杰教授以《紡紗新技術與紡紗新方法》為題,結合最新紡紗技術、設備、方法及特點進行了分享。他介紹,紡織設備的進步為紡紗技術提供的重要的創新支撐。今后紡紗技術還將朝著高速高產,紡紗質量優,差異化(功能化),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大卷裝方向發展。未來,新型紡紗將呈現產量高、流程短、卷裝大、成紗風格獨特等特點,其發展方向,要重點關注和解決高速問題、擴大適紡原料與紡紗特數、提高成紗質量、利用紗線特性研制新穎織物以及提高連續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
江蘇紅豆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奚豐以《數智化推動紅豆集團轉型升級》為題,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進行了介紹。他表示,紅豆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探索“互聯網+”的新模式,并規劃了“互聯網平臺+數字產業+數字生態”發展藍圖,目前正全力打造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并在智創云設計師平臺、智能量體倉、個性化定制版型算法平臺、渠道變革、客戶變革、大數據智慧運營、紡織服裝智能工廠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融合創新。智能制造不僅使紅豆實現了柔性化、拉動式、協同生產線為一體的混合生產線,能夠滿足個定、團定及批量訂單的需求,更在設備運維及有效利用率、人員生產效率、數據匯總分析效率以及用工成本方面,成效顯著。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兩化融合推進處副處長劉斌以《信息化建設賦能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題,結合企業應用案例,就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過程的階段性管理目標、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進行了分享。他表示,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有流程梳理、數據積累,數據挖掘以及智慧賦能幾個階段,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主要有經營業務與信息化系統的流程貫通、管理制度與信息化系統的融合管控和生產經營標準與信息化系統的集成監控幾個關鍵點。他指出,信息化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主要體現在:銷售數據與營銷管理辦法的融合,為企業帶來的管理提升;物料需求分析結合采購準時率,提升管理生產效率;通過生產達標率發現生產問題,實現節能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