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本是傳統的紡織旺季,近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紡織企業竟低價拋貨,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其實,早在2月末,這家紡織企業就發布了《低價甩賣現貨坯布》的信息。通過對兩次拋貨的對比,我們發現,兩次拋貨的總體數量基本相差無幾,但本次拋貨價格卻更低廉,涉及的品種也更廣泛。以210T 78克滌塔夫為例,上次(2月23日)拋貨時價格在0.93元/米,數量為10萬米,而此次(4月12日)報價則為0.9元/米,數量仍為10萬米。圍觀群眾不禁感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常規里料虧本經營
據了解,近期朋友圈隨處可見降價拋貨的信息,開出的價格更有種不拋完不罷休的感覺,如今穩定價格也并非容易的事。
一方面,企業訂單不足以維持運營,另一方面,企業資金周轉方面出現了問題。不論何種原因,紡織企業一旦開啟拋貨模式,就會減少利潤,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吸引客戶前來接盤。當然,企業選擇拋貨并不意味著喪失了主動權。
從市場反饋來看,前段時間原料上漲并未帶動面料價格同步走高,部分織造企業無奈表示這波成本上浮大概率要靠企業自行消化。膽布作為面料市場上最常規、最低端的品種,原本的利潤點就不高。近階段原料的頻繁波動更是導致不少企業陷入了被動局面。某織造企業感慨道,400T春亞紡、210T滌塔夫之類,噴水織機一天虧10塊錢都在做,常規里料并沒有哪個產品虧錢。
膽布虧本銷售
縱觀整個紡織市場,不少企業出現了降價拋貨的現象,降價就意味著利潤減少。以膽布為例,如此局面下,本就利潤微薄的膽布處境將愈發艱難。“外圍產能越加越多,接單變得越來越難。有時候,與其讓布堆在倉庫吃灰,不如早點賣賣掉回籠資金。面對內卷帶來的價格戰,早賣說不定還能少虧點。”一膽布企業如是說。
膽布可以說是市場的風向標,其單價波動、價格波動對紡織人起著不小的引導作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價格的混亂也反映了市場的冷清,紡織人應當持續關注市場價格。近期,上游聚酯產品一直呈波動態勢,聚酯生產商也發出了減產和保證價格的呼吁。經歷旺季不旺的三月之后,布商們不敢再讓貨物落入他們手中,而是等待未知的市場何時能賣出更好的貨物。
在日益透明的市場環境下,“內卷”的紡織市場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價格戰,各企業之間兩極分化愈加明顯,缺乏訂單的企業處境也越發艱難。紡織業從產能的瘋狂擴張到產能轉移再到盲目生產,業內產能過剩的情況愈演愈烈,供需關系也在庫存積壓下呈現逐步惡化,那么如今的紡織業還能承受幾輪不計成本的拋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