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近代史開篇地到改革開放先行地,從濱海小漁村到“中國服裝服飾名城”,過去數十年來,虎門孕育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虎門精神,正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尚新地標和策源地。
數據顯示,2022年,虎門鎮地區生產總值735.77億元,增長1.3%。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年產值超420億元,年產服裝約4億件(套)。
當前,隨著廣東加快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鎮域經濟正迎來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作為東莞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虎門正在開啟新一輪變革。
在虎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慶球看來,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和稍縱即逝的發展窗口期已經來臨,虎門應加快搶抓風口,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破解虎門發展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優存量與拓增量并重,培育發展新機。
作為東莞鎮域經濟發展中的“優秀生”,虎門將從拉開城市骨架和拓展產業空間兩方面入手,以區域產業功能定位,推動城市形態、產業空間地帶的重塑,全力推動構建“三區兩帶一核”產城格局,朝著“千億俱樂部”奮力沖刺。
服裝專業鎮加速蝶變
談及虎門,人們最先想到的是中國近代史開篇地、改革開放先行地。
1978年9月,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外資企業——太平手袋廠在東莞虎門開業。外資涌入給虎門這座曾經的農業小鎮帶來新設備、新材料等生產要素,開啟從農業到工業的第一次轉型。
毗鄰香港、土地和人工成本低等優勢,“三來一補”為虎門制造業注入了初始動力。自此,虎門瞄準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傳輸線纜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等產業,以加工貿易為切入點參與國際分工,進入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快車道,一座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中國服裝服飾名城快速成長。
在這過程中,虎門服裝產業脫穎而出,成為虎門最具代表的特色產業之一。
經過長時間的扶持與發展,虎門服裝產業從萌芽走向興盛,服裝品牌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發展成為擁有3100家服裝服飾生產企業、超5萬個服裝服飾品牌、超20萬從業人員的“中國服裝服飾名城”,榮獲了“中國女裝名鎮”、“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閑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數據顯示,2022年,虎門服裝服飾業年工業總產值超420億元,年銷售額超830億元,年產服裝約4億件(套),成為虎門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華澤介紹,雖然虎門服裝服飾業發展迅猛,但在面對國內外行業的激烈競爭,虎門服裝產業先發優勢、原有的優勢品類逐漸弱化,實體批零市場呈現萎縮態勢,行業外貿依存度高、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勞動力結構性缺失等問題成為制約產業鏈躍升的瓶頸。
電商成為近年來虎門服裝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品牌突圍的制勝之道。
走進虎門大大小小的服裝店,總能看到店內架起的補光圈、直播架和熱情的主播,順手打開淘寶、天貓等的直播界面,虎門“大碼女裝”直播赫然頂在最前。
作為大灣區紡織服裝產業的樞紐和重鎮,電商產業在虎門蓬勃發展
“在天貓的女裝類目,虎門的大碼女裝直播牢牢占據前三位!睎|莞市電商聯合會會長王偉介紹,通過大力推動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同步發展、線上與線下良性互動,虎門鎮被國家商務部評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首個服裝類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經過近20年的發展,虎門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第二次成功轉型,“東莞制造、虎門網銷”的品牌在當地打響。
王偉介紹,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產業鏈的配套完整,促進了產業鏈電商化和產業轉型。目前虎門鎮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及個體戶超過1萬家,其中,經營服裝服飾的達90%,有7個電商產業園區,總建筑面積超28萬平方米,
數據顯示,2022年虎門鎮電商主體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網上銷售額573.8億元,增長3.2%,年快遞業務量超6.4億票,日均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超175萬票,約占東莞市快遞業務量的四分之一。
在虎門電商協會會長韋建軍看來,良好的營商氛圍,完善的產業配套,優質的服務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周邊地區電商企業向虎門聚集,虎門電商也由原來服裝電商一枝獨秀的局面轉向多品類電商百花齊放。
虎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慶球表示,當前虎門正把握數字化轉型賦能的契機,高效對接各大數字平臺的商貿拓展,推動傳統產業與電商深度融合,實現“東莞制造、虎門網銷”,激發虎門現代服務業的活力,推動虎門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從產業立鎮到產城融合
走進虎門高鐵站,一雙“銀翼”映入眼簾。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虎門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工程項目已進入精裝修收尾階段,將在今年底全新亮相。升級改造完成后的虎門高鐵站將成為東莞市規模最大的高鐵站房,實現17分鐘到達廣州南站和深圳北站,38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站,真正實現“1小時灣區生活圈”。
虎門加快城市面貌更新,正成為大灣區的時尚新地標和策源地
在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之后,如何“拓展產業空間、提升城市能級”成為擺在虎門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題。
吳慶球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由于率先發展,大量的工業用地已被開發利用,閑置用地儲備不足,工業用地現狀與企業發展的需求矛盾比較突出,大多工業廠房和工業園區都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遍比較老舊,配套功能不完善,都難以承載現代化產業發展。
從發展動力看,新產業沒有形成,傳統產業升級較慢,產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普遍不強,不少龍頭企業增長乏力,中小微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產業項目的畝均產出低、發展質量不高。
從綜合優勢看,城市形象有待更新,城市功能有待完善,教育、醫療、養老、交通、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品質有待提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的能力不足,宜商宜業宜居宜游的城市環境有待進一步打造。
由此,虎門開啟了對現有產業空間地帶的調研,希望通過產業空間結構的變化,重塑虎門產業空間地帶;㈤T將從拉開城市骨架和拓展產業空間兩方面入手,以產業功能定位,推動城市產業空間地帶的重塑,全力推動構建“三區兩帶一核”產城格局。
吳慶球介紹,為推動虎門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能級提升,立足產業立鎮興鎮,以“粵港澳大灣區時尚中心、中國服裝服飾時尚品牌名城、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為方向,虎門正成為大灣區的時尚新地標和策源地,全力打造世界級服裝產業集群先行區。
目前,虎門正在規劃建設的世界級服裝產業集群先行區,規劃以金字塔結構的虎門高鐵站TOD項目、大灣區國際時尚谷、大灣區衣流時尚產業園三大項目為核心區,逐步輻射帶動周邊服裝布料批發市場連片升級改造,把服裝服飾產業做大做強,全力構建產城融合新格局。
在產城融合方面,虎門還策劃沿太平水道、長堤路一側謀劃建設一條歷史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帶,啟動包括“虎門銷煙國家歷史遺址紀念公園”、太平舊街民國風情城市更新項目和疍家風情漁港微改造項目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以觀光、生態、休閑、度假、主題研學等旅游產品為主的旅游產業體系架構,展現中國由覺醒、開放、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擦亮“中國近代史開篇地”和“虎門銷煙”的城市名片。
談及虎門未來的產業發展,吳慶球表示,通過推動服裝服飾、電子信息、信息傳輸線纜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發展商貿流通業,打造消費集聚區,鞏固提升現有產業基礎,積極培育發展1-2個新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構建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虎門產業向高效化、高級化、高端化發展,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虎門將打造南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將推動南柵片區約3000畝的“工改工”項目完成規劃編制,年內強力推動近200畝的首開區,并率先啟動第一個近千畝連片產業用地,全力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
未來,隨著虎門高鐵站TOD、歷史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帶等產城融合項目順利推進,虎門將逐步發展“蛻變”成一座時尚潮流、產城融合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樞紐新城。曾經的產業重鎮,也將大步向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先行區邁進,以服裝時尚為引領,以歷史文化為靈魂,以現代旅游為載體,促進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從全國優秀向世界領先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