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勁吹,馬面裙爆火。作為馬面裙的主要面料的提花布跟著走俏,供不應求。
太湖南岸的長興縣洪橋鎮過去以產白坯布為主,去年以來,當地對7000多臺傳統噴水織機改造升級,現在每天能產300萬米提花布,平均能做100萬件馬面裙。最近,小鎮又迎來一件喜事:成功獲批中國提花面料生產基地。
這個常住人口只有四萬左右的小鎮,何以摘得“國”字號招牌?近日,我們走訪洪橋鎮相關紡織企業,觀察小鎮傳統產業的逆襲之路。
“爆改”7000臺織機
車子行駛在洪橋鎮工業園區,50多家紡織企業鱗次櫛比。
長興榮煜紡織是當地最早一批從事提花織造的企業,標準廠房里的300多臺提花織機正加足馬力運轉,絲線在機器的經緯交織下,變成一匹匹帶有立體花紋的國風元素提花布。滿載貨品的卡車陸續從企業開出,發往全國各地。廠房外立面上,中國大提花基地的標識很醒目。
紡織產業,一直以來是洪橋的支柱。從80年代起,小鎮遍聞機杼聲。家庭作坊式的生產,雖然富了當地村民的口袋,但也破壞了環境。污水直排進河道,河面上不時漂浮著死魚爛蝦,泛著臭味。
近年來,當地政府循序漸進,通過集聚、重組、廠房低改高三招,淘汰“低小散亂”企業,騰出發展空間,完成產業規范化整治三級跳。目前,整個工業園區規上企業有48家。
硬件做好提升,但白坯布織造依然處于微笑曲線底端。去年以來,國潮風火熱。當地企業老板嗅覺敏銳,馬上感知到風口,自發“爆改”7000多臺織機,將原來4至5萬元一臺的傳統噴水織機,改造升級為16至17萬一臺的大提花機,新增投資20多億元。
“老客戶的單子都來不及做,新單子只能接一部分。”榮煜紡織總經理蔣煜彬的辦公室坐滿了客戶,他們從柯橋、盛澤等地趕來,前腳剛看了生產線和產品,后腳就當即敲定了合同。
來自盛澤的經銷商陸琦峰是老客戶,此次訂了一筆30萬米提花布外貿單,“以前廣州、深圳客源進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柯橋、盛澤等地,現在都開始往洪橋跑了,得早點來下手。”他感嘆道。
提花面料織造,因為工藝繁雜,是個小眾市場。前幾年行情不好時,榮煜會有部分機器停產,現在每條生產線都滿負荷運轉,訂單接連不斷,去年產值在6000萬,利潤較前些年提升了30%至40%。
“做不完,根本做不完。”長興欣皓紡織負責人沈慧康忙得腳不沾地。跟他聊天期間,電話響個不停,每天都有客戶發來小樣,必須盡快打版趕訂單,“現在客戶是拿著錢找上門來排隊。”沈慧康去年開始剛剛入行做提花,改造提升了100多臺噴水機,單就產品來說,相比之前做家紡利潤翻了兩三倍。
他說,過去賣產品,企業要把樣品拿到柯橋等地的門市,挨家挨戶上門推介,眼下市場完全顛了個個,“有些知名度高的大廠,客戶春節過后就來了,盯著出貨才走,生怕訂單被人搶了。”
打響提花織造IP
設備改造是轉型升級的第一步,尋求市場和人才企業迫在眉睫。
隨著提花產業的知名度打響,越來越多客戶自發找到洪橋,形成一定市場集聚效應。但也有不少剛入局的企業表示,名氣還沒有打出去,市場打不開,亟需一個對外展示的窗口。
企業唱戲,政府搭臺。最近,洪橋鎮經發辦副主任葉其好奔走相告,給企業帶去了好消息,鎮政府準備在汽車城商業綜合體組建提花小微市場,作為企業門市產品展示、集中交易的平臺,眼下正在和商城對接細節。
“等到企業門市開起來,我們也準備預留一些空間給打版工作室,給企業提供更多便捷服務。”葉其好說。
將客戶給的小樣,在電腦上生成適合不同機型的程序模板,打版設計是提花織造關鍵一步。過去洪橋幾乎沒有專業的打版工作室,企業需要將小樣拿到柯橋等地打版,現在有打版工作室陸續遷到洪橋。
一大早,王少敏拿著客戶給的小樣到鎮政府附近的打版工作室,面對面跟殷正飛商量版樣細節,“以前我們到外地打版,來回得一兩天,現在只要5分鐘車程,最快一兩小時就能拿到模板。”
設計師殷正飛的工作室從杭州遷到洪橋,今年以來他明顯覺得更忙了。從早上六七點一直到晚上12點,只有吃飯時候能稍微休息下。
企業修煉內功,政府嫁接資源。引導企業延長產業鏈,現場參觀才更有感觸。洪橋鎮經發辦帶領企業赴外省企業考察交流,并請來服裝生產廠家負責人走進小鎮,到車間實地看面料,跳過中間商下單。
隨著洪橋獲批中國提花面料生產基地,提花織造IP也進一步打響。放在全國來看,跟因馬面裙爆火的曹縣、海寧許村相比,洪橋知名度不及前者響亮,跟長興縣內紡織大鎮夾浦鎮相比,洪橋體量也不算大,卻為何能摘得“國字號”招牌?
長興縣紡織協會會長姚鋤強認為,曹縣和許村主打成衣制作,而夾浦織機體量大,轉型相對沒那么容易。紡織產業市場需求變化快,誰能快速做出響應,誰就能分得頭口水,更容易推出爆款。他說,洪橋除了提花織造產業基礎扎實,還在于政企同心,把劣勢化為優勢,捕捉到風口時能快速調頭。
未來何去何從?
眼下行情火爆,處于賣方市場,但洪橋也有隱憂:國風熱潮退去后,新購置的機器又將何去何從?
針對行業現狀,姚鋤強認為,國風這股熱潮至少還能持續三四年,企業要做的是走差異化競爭路子,想法設法拓市場,通過完善產業鏈,延伸做終端產品提高利潤;加大創新力度,與職業院校加深合作,培養相關行業人才。
這與洪橋鎮產業規劃不謀而合。“一定要居安思危。”洪橋鎮黨委書記沈華明告訴記者,洪橋將圍繞延伸產業鏈、搭平臺和 打品牌三方面發力,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的提花小鎮。
創新,是企業的共識。
浙江錦詩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多款提花面料制成的絲巾琳瑯滿目。將提花布制成產品,公司直接面向全球市場,去年跨境電商業務出口額超過1.8億元。
“過去我們就是純加工基地,客戶給啥做啥,現在我們通過創新研發設計,將帶有中國元素的產品帶到全球,很自豪。”企業董事長俞東明說,正是對市場充滿信心,這兩年錦詩新增投入一個多億,引進噴氣提花機,生產天絲、羊絨等材質的提花工藝產品。他認為目前企業最大的瓶頸是亟需有設計專業背景的人才。
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使出十八般武藝。
在天盛化纖負責人沈培新辦公桌邊,放著很多提花布的小樣。企業去年改造了50%的提花布生產線,下個月達產后預計產值能翻一番。
今年才達產,起步不算早,競爭優勢在哪里呢?記者拋出疑問。“你看這兩塊布有何不同?”他從柜子里拿出兩塊提花布小樣,看上去沒差別,摸上去高下立現,其中一款更絲滑手感更好。
“這是我們新研發的產品,跟傳統提花面料比起來,更透氣。”沈培新說,現在不能坐等客戶“投喂”,而要有給市場提供N種選擇的能力。只要不斷創新產品,不怕沒有市場。
在產品迭代上下功夫,榮煜開發出兼具立體感和輕盈的功能性面料“冠樂皺”,一推向市場就成了爆款。
創新產品研發,想法設法拓市場的同時,企業還要兩條腿走路。在榮煜車間,一部分機器生產提花面料,還保留部分生產線做傳統業務,生產大牌定制logo,提高面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小個子”撬動大市場,中國提花小鎮正迎著國潮風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