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數據顯示非棉纖維加工占比上升到64%
2016-02-01 11:12:07 來源:亞洲紡織聯盟
據海關總署最近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4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60.90萬噸,同比下降38.16%,間接可反映出國內非棉纖維對棉花替代作用明顯增強。
據調查,十年前棉花與非棉纖維的比例是64%和36%,如今棉花加工比重僅占36%,而非棉纖維占比上升到64%,其中紗線、牛仔布、床上用品的用棉比例分別下降28、20和10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三年的棉花收儲和巨大的內外棉價差異,讓企業更愿意選擇價格相對平穩的非棉纖維,尤其是化學短纖維。其間,紡紗企業不斷開拓市場,與客戶共同研發新產品,加之技術裝備和工藝的不斷升級,非棉纖維應用越來越廣。
一些集群地區應用非棉纖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尤其在棉花價格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非棉纖維能夠較好地抵充棉花價格波動的風險,應用非棉纖維的企業盈利能力也更強,預計2015年棉紡織行業非棉纖維的應用面將更廣,應用量更大。
從棉紡織企業的角度看,非棉替代棉花用量的關鍵是基于以下幾點:
棉花的國內外價差,滌綸與棉花的價差,以及化纖性能是否更優于棉花及國內棉花質量能否快速提高等。當前,國內外棉價差縮小,加之棉花政策的不確定因素還時刻揪著紡紗企業的心,因此2015年用棉比例將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