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紡織印染大國,棉纖維印染行業主要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添加無機鹽促染。但無機鹽用量大,耗水量多,染料固色率低,色度高,治理難度大,資源能源浪費嚴重。新疆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大量無機鹽不允許排放,迫使企業進行高成本脫鹽處理,嚴重制約新疆棉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新型無鹽染色技術的研發迫在眉睫。
大連理工大學張淑芬教授團隊開發的棉纖維無鹽綠色染色技術2023年獲批新疆自治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發展計劃項目。近日,該項目召開了“百公斤級無鹽染色放大實驗”見證會,項目實現了100和200公斤棉織物的無鹽染色,染料固色率達到95%以上,顏色鮮艷且均勻,色牢度優異。
各位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成功攻克了棉纖維無鹽染色的技術難題與瓶頸,實現活性染料染色無機鹽的零使用,對產品質量的提升、后續廢水的處理有極大的幫助,能夠做到產業化應用,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鑒于新疆本地紗線、織物等產量龐大,印染需求日益增長,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新疆地區印染行業的綠色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下一步,該項目將在棉織物更大規模、染料多品種上取得突破,形成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實現全流程綠色印染技術。該項技術是紡織印染工業的革命性技術突破,實施后將提升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棉花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推動棉花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