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平老漢這么辛勞,其未來的收益基礎是籽棉價格要在每斤4塊錢左右,這也是很多棉農今年還愿意種棉花的一個心理支撐價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秋天的棉花價格實際上是很難判斷的。從今年起,國家不再有棉花收儲,棉價更加市場化,價格變數也就更加復雜,棉花種植面積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
過去幾年的棉花收儲,使得國內棉花與國際棉價脫軌,高于海外棉價每噸5000至6000元,同時還帶來了超過一千萬噸的國庫儲存棉花。而這些只能由市場來消化。
山東大海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光:這樣的話棉價就可能會逐漸地走向市場化 市場化以后現在國際的棉價和我們國內的棉價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那肯定要向(價格)洼地去靠攏
曾經每年幾百萬噸往國庫走的棉花,一下子轉向市場,供求關系可能會發生很的大變化,業內人士認為,這對紡織企業來說,肯定是個利好。
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孫立武:2011年 尤其是2012年之后 全國有資質的400棉花加工企業基本都是以交儲為主 那么收儲結束之后 他們缺少了這一個固定的銷售渠道 他們只能是面向下游的棉紡企業
目前國家的棉花收儲調整,只明確了在新疆地區實行目標價格補貼,對內地棉花并沒有補貼意向,包括山東在內的大量內地棉農成本上更不上算。
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孫立武:從遠月棉花合約來看 未來的國內棉價降幅應該達到每噸兩千 甚至以上 目前內外棉從今年開始 內外棉價差基本上是維持在每噸三千到三千五之內 就是說未來內外棉價差要逐漸縮減 大家從期貨上來看 對于遠月的棉花下跌 看跌的預期是比較強烈的
每噸兩千元的降幅,意味著一斤棉花在目前的基礎上下降1塊錢。雖然這只是一種預測,但業內人士都認為,如果最終內地不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那么真正的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滑將發生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