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西仕服飾車間場景。
“溫州外貿服裝正面臨冰凍期,市場遭遇嚴峻考驗。”這幾乎成為當下行內外的一致研判。
去年,在行業整體出口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浙江迷西仕服飾有限公司卻逆勢增長超過了70%,成為溫州服飾出口企業的“增長王”。“這個冬天確實很冷,但我們提前做好了過冬的‘棉襖’。”迷西仕服飾董事長余強春底氣十足地說。
僑貿輝煌期將不再
與大多數本土外貿服裝企業一樣,7年前迷西仕也是一家普通的僑貿服裝企業,簡單地依靠華僑、外貿公司等渠道實現出口。余強春說,這種模式讓不少企業賺錢,但缺乏技術含量,往往造成產品附加值低,對外貿服裝的研發、營銷等諸多環節相當陌生。“太好賺錢了,肯定是不長久的。”對此,2004年開始余強春開始不走尋常路,主動與國際一線大牌接洽,尋求升級之路。
近幾年,迷西仕在接受了NewLook、Guess、Forever21等國際大牌一次又一次嚴格、苛刻的審查后,成為他們的優質供應商。
“國外大牌對合作廠家的條件苛刻,還沒接單就先要數十萬元整改投入。而且,初單的量不大,價格也不高,因此不少國內企業不愿意做。”但余強春明白和國際大牌合作的種種好處:初單不多,但隨著后續訂單的擴大,生產成本就降了下來,盈利空間就有了;國際大牌的市場遍布世界各地,南北半球的四季服裝供應期都疊加在一起,因此也就沒有了淡旺季之分,工人永遠有活干,勞動力成本就下來了……正因如此,余強春在與國際品牌合作十分融洽,目前企業每天的訂單生產量達1.5萬件。
“隨著勞動力、土地成本的增加,僑貿服裝已失去優勢,僑貿的輝煌期將一去不返。”余強春認為,溫州外貿服裝要主動融入歐美市場,接軌國際一二線品牌商以期突圍、升級。
“快時尚”的精準定位
提起與國際大品牌合作,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傍大牌”。然而,迷西仕走的路卻與眾不同,并非單純地傍或者靠,而是攜手、合作。
快時尚是“迷西仕”一直追求和探索的方向。余強春說,時尚界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征的快時尚迅速興起,帶動全球的時尚潮流。“快”是指快時尚服飾始終追隨當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櫥窗陳列的變換頻率更是一周兩次。“狠”是指品牌間競爭激烈,而消費者購買快時尚服飾的速度能與品牌競爭相媲美。“準”是指眼光準。設計師能預知近期潮流趨勢,在短時間內設計出各式新潮服裝;消費者挑選商品時,看準了就買,絕不遲疑。
迷西仕的選擇換來了豐厚的回報:正當不少服裝企業喊著“沒訂單”的時候,迷西仕卻在精簡客戶。今年,迷西仕將客戶從原來的20多個,精簡至目前的10來個。
“一個公司的產能是有限的,我們只有選擇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大品牌合作,才能獲得最大的發展。”余強春眼中“相匹配”的品牌,指的是關注休閑快時尚領域、且品牌處于快速上升期的國際大牌。每次廣交會回來,迷西仕總會收到數百份客戶意向,但最后總是精選寥寥兩三家,極為用心地與他們跟進合作服務。
開啟全球化市場戰略
過去的幾年,對于“迷西仕”來說,與國際大牌的合作中順利完成了企業升級的過程,無論是生產工藝、研發設計、管理能力、服務水平、技術人員的配備等都升級至歐美的先進水平,與歐美品牌商之間形成絕佳的配對。“迷西仕”一直以做全球最好的“時尚制造商”為企業愿景,在與國際大牌合作的同時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
去年,“迷西仕”投入大額資金更新設備,使生產用電節約了65%,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為員工謀福利。今年開工時,許多企業為生產用電不足、工人招聘難而傷透腦子。“迷西仕”今年的電絕對夠用,工人返廠率達到了90%以上。很多企業抱怨用工難,甚至將工廠遷到內地,在余強春看來,與其把工廠像候鳥一樣遷徙,還不如不斷做精、做強,通過開發和工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在余強春看來,低水平的重復投資擴張,看上去是做大了,但永遠不可能做強。
余強春說,突如其來的“寒冬”在某種角度來說也提供給了企業“正能量”,促使企業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過好日子的時候就要想到壞日子怎么辦,那么當壞日子來了,才不會亂了陣腳,才會有更多的辦法去應對。
三言兩語>>>
鋪好明天的路
有人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也有人說:眼光有多遠,路才能走多遠。作為一家企業來說,尋找自己的合理定位,考量的是企業家的視野、勇氣和智慧。
從14歲步入社會打拼開始,余強春從事過標牌制作、童裝印花、西裝等行業。他說,他喜歡琢磨新鮮事物,喜歡挑戰。在僑貿服裝輝煌期內,他就嘗試闖蕩艱難的陌生市場。記得接下第一筆國際大牌訂單9000美元,結果是虧錢做買賣,但他認定:很值!
做企業就是要學會今天為明天鋪路,或者說要學會未雨綢繆。目前,迷西仕已經分別在德國、英國創辦了迷西仕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歐盟地區注冊迷西仕產品的商標,下一步要逐步走自己的自主品牌之路。(溫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