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棉花收購價降了嗎?怎么隨便一件棉外套,就要上千元呢?”2月13日,想給一個星期后過生日的母親選件禮物的烏魯木齊市民周莉對記者感嘆說。
上周日,她在天百、丹璐等商場看上了多款適合的品牌棉外套,標價都在千元左右,最后,她在丹璐花了900元給母親選了件棉外套。
“就是,同品牌、款式相像的一件春裝,去年還標價800元左右,現在都在1000元左右了。今年的服裝價格又漲了!”喜歡采購新衣的市民唐晴也說。
新奇廣場一家品牌女裝批發店負責人介紹說,她店里的女式保暖打底褲,進貨價也比去年上漲了10%以上。僅打底褲,她的店每天向疆內幾家商場和服裝銷售店批發100條左右。
新收的棉花 還沒紡成布
其實,在服裝價格的推手中,作為原料的棉花,并沒起多大作用。
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服裝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紡織纖維,其又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天然纖維包括羊毛、棉花、蠶絲等,化學纖維分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和無機纖維,包括滌綸、氨綸、錦綸、維綸和粘膠纖維等。其中,只有純棉服裝和含棉服裝的價格,才與棉花的收購價格有關系。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含棉服裝所用的棉花原料,基本上都是2010年度(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高價棉,去年上半年新疆棉花價格最高達到每噸3.4萬元。2011年度(2011年9月-2012年9月)的棉花,一直在每噸2萬元左右的較低價位運行,目前多半已被國家收儲,小部分被棉紡企業購買。
按照含棉服裝的加工流程,2011年度收購的棉花,當下幾乎還都是棉花和棉紗,還沒有用于服裝生產。等2011年度的棉花行情反饋到服裝市場上,對應的不是目前市場上接近尾聲的冬裝和新上市的春裝,也不是即將上市的夏裝,而是今年的秋裝和年底的新冬裝。
即便是市場上銷售的不含棉的服裝,其用的也是去年高價購買的滌綸、氨綸等原料。
該負責人補充說,這些原料和石油價格有關,而去年石油價格比現在的價格高。
工資漲 出廠價上調
“服裝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人工工資和生產用水電等),原料成本占75%左右,加工制造成本占25%左右。”該負責人說,以含棉服裝的生產流程為例,軋花企業從棉農手中收購棉花加工成皮棉,紡紗廠將其紡成棉紗,織布廠將其織成布,印染廠進行印染,最后再賣給服裝企業加工,這個流程一般需要三四個月至半年時間。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人工工資也是較大的支出。如果員工平均工資每上升10%,企業凈利潤將下降5%,有些企業凈利潤下降幅度甚至在10%以上。面對“招工難”和“用工荒”,企業無奈上調人工工資,為了保證經營利潤,很多企業采取了提高服裝出廠價的策略。(亞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