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與運動的跨界融合浪潮中,運動品牌的門店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躍進”:從賣產品到造場景。它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零售空間,而是朝著更大規模、更具創意與體驗感的方向發展,成為城市核心商圈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超級門店的崛起與擴張
近年來,運動品牌紛紛在核心商圈開啟超級門店的布局。始祖鳥于2024年初在上海南京西路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生態體驗旗艦店——“始祖鳥博物館”,將品牌的歷史、文化和產品以博物館的形式呈現給消費者。Lululemon也不甘示弱,其靜安嘉里中心門店翻新后成為亞太地區最大門店,而Hoka上海新天地店即將開業,將成為該品牌全球首家規模最大的門店,計劃于5月份正式開門迎客。
這些超級門店的規模不斷擴大,位置也越來越核心。高端運動服飾品牌如lululemon、迪桑特和On昂跑等,其門店頻繁出現在商場的核心樓層或是沿街鋪位,甚至取代了部分奢侈品品牌的位置。Nike接手了紐約曼哈頓的Prada門店,New Balance在東京澀谷區接過Burberry旗艦店的接力棒,始祖鳥阿爾法中心則選擇高奢聚集的上海淮海路,與愛馬仕隔街相望。
除了這些知名運動品牌,更多細分賽道的小眾運動品牌也開啟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店。男性休閑服飾品牌Vuori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及恒隆港匯陸續開店后,2025年將繼續在中國擴張。戶外運動品牌更是不甘示弱,Patagonia于2023年中在成都開設西南首家直營店,戶外羊毛品牌icebreaker和戶外鞋履品牌Keen先后在北京和上海開出中國首店,On跑的中國旗艦店也開在了戶外氛圍濃厚的成都。
運動服飾生活化與市場潛力
運動品牌門店大躍進的背后,是大眾運動服飾生活化的趨勢。根據精練GymSquare發布的《2023中國健身和健康生活方式行業報告》,52.3%有運動習慣的用戶每周穿著運動服飾超4次,38%用戶表示至少每月購入一次新運動服飾。在生活中,通勤夾克換成了沖鋒衣,瑜伽褲代替了牛仔褲成為逛街新穿搭,復古運動鞋也成為皮鞋高跟鞋之后的都市新寵,運動服飾正逐漸成為生活服飾的一部分。
從市場角度來看,運動服飾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艾媒咨詢調研顯示,2023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4926億元,預計在2025年達到近6000億元,期間將保持每年10%增速增長。并且,運動服飾市場仍處于尚未完全開發的狀態,在女性運動、新興戶外運動等細分市場,競爭藍海猶存。
與此同時,快消時裝和輕奢時裝正陷入困境。ZARA、H&M等品牌經歷多門店閉店潮,Sandro、Maje的母公司SMCP集團也因中國市場不及預期關閉部分門店,牛仔品牌Levi's也在2023年上半年關閉了15家門店。在奢侈品行業,以LVMH為首的奢侈品集團顯現出明顯增速下滑,高奢消費的用戶展現出力不從心,面對高奢品牌包款一年多漲點消費壓力又勸退了一部分的奢侈品消費者。而貴價運動服飾品牌的存在,就成為奢侈品的得體平替,有質量卻不失品味。
超級門店的社群體驗與品牌突破
運動服飾品牌的超級門店,并不只是一家更大的服裝店,而是用戶社群的載體。在社群成為運動品牌標配的當下,門店成為社群用戶的聚集地。例如,lululemon以門店為中心舉行社群活動,GymShark門店則提供健身課程,讓用戶在門店也能體驗到健美賽事,這一不常見的品牌DNA,將品牌與健身人群深度綁定。
超級門店獨具特色的多功能分區,將進一步深化門店帶來的體驗感和影響力。“始祖鳥博物館”分為品牌歷程、產品展示以及服務體驗區,工作人員也分為產品消費導向導購和品牌歷史、門店理念導覽。在GymShark倫敦攝政街旗艦店,地上是服飾區,地下是操課訓練區,不定時舉辦健身賽事。像Nike的Nike By You定制區,Snow Peak Cafe,或是迪卡儂的體育公園,多功能分區將品牌多樣化的一面展示給用戶社群,進一步增進用戶的體驗,甚至加入品牌的生態,實現社群對品牌的期望。
除了體量之爭,運動品牌的門店位置也更加突出。GymShark成功入駐高端百貨Selfridge進軍高端市場,而其他運動品牌也在不斷探索與創新,將門店打造成集購物、體驗、社交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
運動品牌門店的“大躍進”,不僅是對市場需求的積極響應,也是品牌突破增長瓶頸的有力舉措。在運動服飾生活化的趨勢下,超級門店的出現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運動與生活融合的需求,同時也為品牌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高的品牌價值。未來,運動品牌門店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創新的體驗,引領時尚與運動的潮流,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