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電商的浪潮中,深圳企業(yè)向來是弄潮兒。當Shein、Temu以“卷價格”“卷流量”在女裝賽道廝殺時,另一場關于男性消費市場的革命正在深圳悄然醞釀——成立僅9年的男裝品牌Coofandy,以年均58%的營收增速狂飆突進,2023年銷售額突破14億元,觸達全球30余國超700萬用戶。2024年上半年,Coofandy的營收約為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11%,預計其年營收將超過15億元。
這個鮮少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的品牌,卻以“隱形冠軍”的姿態(tài)改寫著行業(yè)認知:在北美亞馬遜,其男士襯衫單月銷量碾壓Calvin Klein;在TikTok,一條西裝穿搭視頻引發(fā)480萬次圍觀;更耐人尋味的是,其獨立站近半數(shù)訂單竟來自女性消費者。
這組數(shù)據(jù)背后,藏著兩個被長期低估的真相:男性消費絕非“沉默的藍海”,而是亟待喚醒的火山;中國品牌出海也早已超越“低價傾銷”的初級階段,開始用產品哲學重構全球市場的價值坐標系。
從鋪貨到品牌:一場關于“男性穿衣自由”的冒險
2015年,跨境電商行業(yè)正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深圳賽維時代創(chuàng)始人陳文平在經歷早期“泛品鋪貨”模式的成功后,敏銳察覺到粗放式增長的瓶頸。
彼時,歐美男裝市場被傳統(tǒng)品牌壟斷,西裝動輒數(shù)百美元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平價產品又往往與“廉價感”掛鉤。陳文平意識到,男性消費者對“高性價比品質男裝”的需求長期未被滿足,這或許是一個突破口。
Coofandy便誕生于這樣的背景下。
作為賽維時代旗下首個專注男裝的品牌,它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多場景穿搭”的空白:商務場合需要得體卻不呆板的襯衫,周末聚會渴望休閑中帶點設計感,健身運動則追求舒適與功能性兼?zhèn)洹?/p>
品牌首款產品——定價40美元的休閑商務襯衫,以“剪裁貼合亞洲人身形”“抗皺免燙”為賣點,迅速在亞馬遜北美站打開市場。一位早期用戶留言道:“它讓我不用再為‘穿什么’糾結,從辦公室到酒吧都能無縫切換。”
這種精準定位的背后,是賽維時代對男性消費心理的深度洞察。
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購物決策更傾向于“目標明確、效率優(yōu)先”,但對品質和實用性的要求卻逐年提升。
Coofandy選擇用“減法”應對這一矛盾:產品線聚焦基礎款,設計上以低飽和度純色、幾何圖案為主,避免過度時尚化帶來的搭配門檻;同時通過人體工學剪裁提升穿著體驗,例如在西裝腋下增加透氣網(wǎng)布、襯衫袖口采用彈性面料等細節(jié)創(chuàng)新。
這種“低調的精致感”,恰好擊中了30-45歲中產男性“不想張揚但求體面”的心理需求。
2023年,Coofandy成功斬獲14.55億元營收,營收增速達58.63%,高居賽維全品牌矩陣第一,也是賽維唯二的10億級品牌。
2024年9月,Coofandy首次亮相紐約時裝周。超級名模肖恩·奧布里和拉斐爾·米勒身著Coofandy的系列西裝走秀,為品牌贏得了極高的曝光度和關注度,也將Coofandy高質時尚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無形中增加了品牌價值。
紅海突圍:柔性供應鏈與“去性別化”營銷
男裝市場的競爭從不溫和。Zara、H&M等快時尚巨頭早已布局,本土品牌又面臨文化差異的挑戰(zhàn)。Coofandy的破局,離不開兩大核心武器:數(shù)字化驅動的柔性供應鏈與打破性別邊界的營銷策略。
在供應鏈端,賽維時代為Coofandy搭建了“小前端+大中臺”的全鏈路系統(tǒng)。通過實時抓取亞馬遜、獨立站的銷售數(shù)據(jù),品牌能快速預判流行趨勢,并將訂單拆解為“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指令。例如,一款爆款沙灘褲從設計到上架僅需21天,而傳統(tǒng)模式下這一周期往往超過兩個月。
更關鍵的是,Coofandy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利用當?shù)氐统杀緞趧恿ζ胶馄焚|與價格。這種“快反”能力,讓品牌在2024年夏季及時推出針對高溫天氣的冰感POLO衫,單月銷量突破10萬件。
如果說供應鏈是骨骼,營銷則是賦予品牌靈魂的血肉。Coofandy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并未局限于“男裝只賣給男性”的傳統(tǒng)邏輯。
在TikTok上,品牌合作的5800名達人中,近四成是女性時尚博主和家庭類KOL。博主@tonyncris以“為丈夫挑選職場戰(zhàn)袍”為主題展示Coofandy西裝,視頻播放量超480萬次,評論區(qū)大量女性用戶留言“已加入購物車”。
這種策略背后是清醒的消費洞察:在歐美家庭,女性往往是男性服裝的實際采購決策者。Coofandy甚至專門為獨立站設計“禮物指南”頁面,將西裝、襯衫與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場景綁定,成功將復購率提升至35%。
線下活動則進一步放大了品牌的情感價值。2024年波士頓的“畢業(yè)季巴士之旅”中,Coofandy將一輛雙層巴士改造為移動試衣間,邀請學生免費體驗新品并拍攝穿搭視頻。活動期間,品牌Instagram粉絲增長12萬,相關話題#CoofandyGradWeek曝光量突破2000萬次。這種“體驗式營銷”不僅拉近了與年輕群體的距離,更悄然完成了從“功能品牌”到“生活方式品牌”的躍遷。
男裝賽道的啟示:從“性價比”到“價值觀”
Coofandy的崛起,印證了男裝市場的三個趨勢:
1.場景細分化:現(xiàn)代男性對服裝的需求早已超越“遮體保暖”,通勤、健身、社交等場景催生垂直品類機會。Coofandy的派對燕尾服、高爾夫休閑褲等產品線,正是抓住了細分場景的溢價空間。
2.消費破圈化:男性購物決策仍顯被動,但女性、家庭乃至社群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品牌需構建“跨性別”溝通語境,從功能營銷轉向情感聯(lián)結。
3.供應鏈智慧化:小單快反、數(shù)據(jù)驅動的柔性供應鏈,將成為品牌應對市場波動的核心能力。
然而,想要真正躋身全球頂級男裝品牌行列,Coofandy仍需跨越文化認同的門檻。
紐約時裝周上的首秀固然驚艷,但歐美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仍停留在“性價比”,而非“品牌力”。對此,Coofandy選擇了一條迂回路徑:與FlexTV合作短劇《Fated to Miss》,將產品植入都市職場劇情;贊助北美大學生橄欖球聯(lián)賽,通過體育營銷強化“美式休閑”標簽。這種“文化嫁接”策略能否奏效,或許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
不管怎么說,Coofandy能夠從巨頭夾縫中殺出血路,憑借的還是中國式跨境電商的典型敘事,即極致的效率與敏銳的洞察。但它的野心應該不止于此:當品牌官網(wǎng)上線“男士理容專區(qū)”,當AI定制西裝開始內測,當可持續(xù)面料成為新品標配,Coofandy顯然在謀劃一個更大的愿景——不再只是“平價替代品”,而是重新定義男性穿衣方式的全球品牌。
這條路注定不易。關稅壁壘、文化差異、供應鏈風險如影隨形,但正如創(chuàng)始人陳文平所言:“服裝的本質是幫助人們表達自我。只要男性對‘更好的自己’仍有期待,Coofandy就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