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服飾行業增長較為疲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份,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4%。
此前,壹覽商業統計了52家上市鞋服企業2024年上半年業績,這52家鞋服上市公司實現總營收1349.18億,同比增長3.17%;歸母凈利潤191.93億,同比增長22.85%;銷售利潤率14.89%。其中,有39家企業營收增速未能跑贏大盤,13家企業虧損,僅有13家企業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實體店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4年,鞋服行業至少關閉3546家門店,有11個品牌閉店數量超過百家,森馬服飾關閉527家門店、滔搏關閉331家門店、奧康關閉318家門店……
具體看,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
一是快時尚剎車。ZARA至少關閉14家門店,且2025年還將繼續調整;優衣庫至少關閉9家門店;URBAN REVIVO和Hollister至少關閉2家門店。2024年10月,Oysho宣布將關閉天貓旗艦店,在此之前,Oysho也被曝大量關店,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Oysho在中國市場僅剩4家門店。
快時尚之所以沒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電商的崛起使消費者不再局限于線下購物,再加上時不時地大促、購物節,依賴線下渠道的快時尚品牌被擠壓是必然結果;第二,近些年來快時尚產品固步自封、缺乏創新,更多便宜、有設計感的品牌開始涌現,這類品牌產品在時尚度、性價比方面對優衣庫、Zara這類快時尚品牌發起了正面沖擊。
二是奢侈品退潮。2024年,有“巴黎女人代言人”之稱的Claudie Pierlot在中國內地門店僅剩數家;美國奢華服裝ST.JOHN中國門店全關;定位高端的SMCP集團也在縮減門店數量,SMCP集團表示要將中國市場的銷售網絡規模縮減約15%。
奢侈品行業的調整不僅限于服飾領域。Tiffany在2024年關閉了位于昆明金格百貨的精品店,并大幅縮減了其位于上海香港廣場旗艦店的經營面積,同時向業主提出降租訴求;LVMH關閉了路易威登在沈陽卓展中心的門店,原計劃2024年上半年開業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艦店,延遲至2025年開業;GUCCI在2024年7月關閉位于山西太原王府井百貨的門店,8月關閉沈陽卓展購物中心門店……
奢侈品品牌開始閉店,有著多方面原因。一是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主力消費群體開始理性消費,對溢價空間大的奢侈品欲望降低。二是由于匯率及關稅等方面的影響,不少消費者開始選擇國外代購或出國購買奢侈品的方式。
這兩大因素共同導致了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下滑。以LVMH集團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其亞洲市場收入大跌12%,成為唯一錄得下跌的市場;同期,開云集團亞太市場第三季度收入猛跌30%,成為表現最差的市場;2025財年上半年,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亞太市場營收同比下滑19%,其中中國市場下滑27%,嚴重拖累了整體表現。
在業績承壓的背景下,門店運營所需的高額資金投入,包括租金、人力成本與營銷費用等,成為奢侈品品牌的一大重負。因此,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成為品牌優化資源配置、緩解經營壓力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