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90后買第一雙耐克、阿迪的地方,正在悄悄閉店。
90后程斌還歷歷在目,他人生的第一雙耐克是在“滔搏運動”買的“白色空軍1號”,那時候韓流男團正火,一身黑色搭配一雙白色耐克,幾乎就是街上最靚的仔。
“白色空軍1號”至今依然流行,但滔搏運動,不知何時開始不火了。
滔搏運動,這一全國耐克阿迪等國際大牌最大的經銷商之一,根據其半年報數據,截至2024年8月底,門店半年內凈減331家。
曾經承載萬千少男少女們運動夢的滔搏運動,怎么了?
一榮俱榮,一損先損
在代理、分銷國際運動大牌上,滔搏一向是行業“一哥”。作為百麗國際拆分出來獨立上市的企業,根據其2018年提交的招股書,滔搏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15.9%,高出第二名(據推斷為寶勝國際)4.3%,位列行業第一。
不過這“老大哥”的位子滔搏坐得并不踏實,除了門店短暫在增長之后連年收縮,從營收和凈利潤這兩大硬核數據上看,2021年起也伴隨著門店收縮而出現頹勢:
財報顯示,2021/2022財年(2021年2月28日至2022年2月28日),滔搏營收為318.8億元,同比下降11.48%,凈利潤為24.46億元,同比下降11.68%。;2022/2023財年(2022年2月28日至2023年2月28日),滔搏營收為270.7億元,同比下降15.07%,凈利潤為18.37億元,同比下降24.93%。
雖然在2023/2024財年有了短暫的回升,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6.87%和20.49%,到了2024/2025財年又重現頹勢,根據最新的半年報,滔搏營收為130.55億元,同比減少7.9%;凈利潤為8.74億元,同比減少34.7%。
滔搏遇到的問題,當然與實體零售環境的波動有關,不過在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看來,這與滔搏自身代理、分銷品牌的情況有更大的關聯。滯銷、打折,在程偉雄看來,滔搏作為純粹的分銷商或渠道商,它的毛利潤本身就難以擴大。例如一雙售價1000元的鞋,進貨價可能是600元,分銷商只有400元的利潤空間,它還要通過促銷來獲客,毛利潤就進一步被擠壓。在這基礎上,如果代理的品牌出現問題,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折扣,毛利潤就更岌岌可危。
“滔搏遇到的問題,與它背后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境況息息相關。”程偉雄說。早在2004年,滔搏就已經穩固成為耐克在國內的最大合作伙伴。同年,阿迪達斯亦與滔搏達成戰略合作。阿迪達斯與耐克兩大巨頭,成為滔搏不可或缺的利潤源泉。
在鞋服領域,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遇冷已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與滔搏2021年顯現出頹勢的時間線一致,自2021年起耐克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就出現了下滑的態勢,2022財年、2023財年從82.9億美元分別降到了75.47億美元和72.48億美元。2025財年最新的第一季度數據依然不可觀,大中華區營收為17億美元,同比減少3%。
“耐克阿迪依賴癥”,如何解救?
過往,這些國內體育零售經銷商,主要借助和耐克、阿迪達斯的合作,賺得盆滿缽滿。耐克自1981年進入中國市場,阿迪達斯則在1997年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兩大巨頭的中國市場飛速擴張史,也是這些體育零售經銷商的發家史。
最近兩年,這些國內體育零售經銷商也已經意識到了,不能只依靠耐克和阿迪達斯。
以滔搏為例,盡管兩巨頭品牌在其營收中占比仍居高,但滔搏也早早地開始調整布局,加速拓展新品牌的合作。
目前,滔搏和PUMA、威富集團、亞瑟士和李寧等運動品牌合作,同時近兩年連續牽手小眾運動品牌和戶外品牌,包括和HOKA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和凱樂石、冷山等戶外品牌合作。今年5月,滔搏將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引入中國市場,獨家運營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如今,滔搏的線下運營門店雖已減至6144家,但單店面積卻同比增長6%。
而關小店、開大店的目的是更專注服務和售后,以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進一步籠絡線下購物群體。
與此同時,線上也已發展出2000+小程序門店及100家店鋪直播賬號,滔博用戶已有7360萬,會員貢獻率在銷售額中占比96.4%。
顯然線上和線下互相融合發展,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去阿迪、耐克化”。
整體消費環境趨于謹慎,不只是運動消費行業面對的挑戰,線下消費遇冷,也不只是體育零售經銷商面對的難題。真正穩健的運營,考驗的正是這些公司預先布局和應對挑戰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