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熱度不再,但中高端運動品牌卻在此時迎來銷售黃金期。而奢侈品行業遇冷也讓中高端運動品牌接棒奢侈品的位置,成為中產群體的“心價比”之選。
天貓“雙十一”搶先購活動期間戶外品牌銷售榜顯示,北面高居第一,KOLON SPORT、哥倫比亞、凱樂石、加拿大鵝和始祖鳥均躋身銷量前十,中高端運動品牌幾乎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均價破千的品牌猛犸象,僅用20分鐘就超越了去年同期4小時的銷售額。從品牌細分來看,在開售一小時內,薩洛蒙同比增長超60%,Wilson同比增長超過40%,4小時后KOLON SPORT同比增長了85%,昂跑同比增長了30%。
有品質的實惠,“好貨”仍具有最高優先級。運動服飾消費結構性轉變,反映了“貨比三家”的消費方式并不代表消費者要被迫選擇廉價的產品,對于中高端領域的需求始終存在。市場中反復談論的性質比、質價比,此時歸結“心價比”——產品在前價格在后,消費者永遠是以更優惠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更好的產品。
近年社會零售環境變動下,售價在千元檔位的中高端品牌自然而然就承接了一部分中產消費者的需求。戶外風潮的興起,則讓許多中高端運動品牌成為潮流時尚單品。在GymSquare的一項調研中,一線城市有超過40%的健身者一周半數以上的時間偏好穿lululemon、昂跑、始祖鳥,同時有35%的受訪者年運動服飾花費金額在3000元以上。以滑雪、越野、網球等戶外運動為例,滑雪愛好者紛紛選擇迪桑特,跑步愛好者偏愛昂跑,戶外黨青睞始祖鳥,鄭欽文在奧運會上的奪冠也讓Wilson網球拍銷量暴漲20倍。
消費者的欲望一直都在,在理想的購物清單里中高端品牌始終占據一席之地。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中高端品牌始終代表著消費力和身份認同,或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體驗,就像網友形容的一樣“帶蘋果手表、穿昂跑、始祖鳥,就會被定義為是中產”。穿什么成了消費者出門在外的門面,產品或許能找到平替,但給消費者帶來的專業體驗、滿足感和認同感卻沒有平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