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極人在市場上一直以品牌授權的模式運營,以其廣泛的知名度和較低的價格定位收獲大量消費者。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服裝市場,南極人宣布將投入100個億,從一個品牌授權模式轉型成為一家自營研發(fā)產品的服裝公司。
據多家媒體報道,2023年至今南極人已經投了3個多億,2024年第一季度轉型后推出的新品防曬衣就買了2億的分眾廣告,要知道在過去三年,南極人營銷總費用還不到五個億。在創(chuàng)始人張玉祥的計劃里,第一階段先投15個億,產品做整體升級。
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演變,消費者對品牌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南極人原有的品牌授權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南極人品牌在過去的發(fā)展中,雖然知名度較高,但品牌形象和產品品質欠缺太多。
縱觀南極人的發(fā)展史,于1997年成立的南極人先后經歷過兩次轉型。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國民服裝品牌,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從保暖內衣起家,在電視廣告時代依靠大手筆營銷,找葛優(yōu)、劉德華做代言,配合“南極人就是好”,躋身中國四大內衣品牌。“投個營銷廣告,找個名人,或者說有個爆品,你就成功了。”張玉祥說,那個年代做生意比現在容易得多,市場供小于求。
2008年,也就是南極人創(chuàng)立十一年之后,由于競爭激烈,南極人毛利率一度低于10%,凈利潤不足5%。受到恒源祥的啟發(fā),決定“躺贏”,砍掉兩端——也就是生產和銷售,只留下品牌,通過品牌授權,或者被稱為“賣吊牌”模式,由此開啟了“萬物皆可南極人”。歷經十多年的模式發(fā)展,南極人品類不斷擴大,擁有60多個產品品類,10萬余個SKU。
其后,隨著互聯網崛起,電商業(yè)務飛速發(fā)展,基于各電商平臺進行品牌授權的南極人規(guī)模快速擴張,吊牌賣得越來越廣,從服裝、家紡一步步拓展至戶外用品、玩具甚至食品。2015年,南極人更是作價23.44億元借殼新民科技上市,從南極人也變更為“南極電商”。
2016年,南極電商收購卡帝樂鱷魚多數股權;12月,又收購了新宇有限公司100%股權,完成對“Classic Teddy”系列中文及圖形商標第1-35類的收購。2022年2月,南極電商收購韓國女裝品牌百家好公司;2022年8月,收購服裝品牌貝拉維拉。而這些都成為南極電商的吊牌資源。
2020年開始,南極人的營收連續(xù)三年下降。2020年營收為41.72億,2021年營收調整后為38.89億,2022年營收調整后為33.10億,而2023年營收為26.92億。3年間,營收分別同比下降6.78%、14.88%、18.66%。
今年4月份,南極電商發(fā)布了2023年年度報告,營業(yè)收入總計完成26.92億元,同比下降18.66%,實現歸母凈利潤1.12億元,同比2022年扭虧為盈。雖然扭虧為盈了,但是情況依舊不容樂觀。今年以來,南極電商股價跌幅約20%,總市值跌至約70億元。
近幾年,在所謂“賣吊牌”業(yè)務的營收大幅下滑情況下,該公司在2023年將主品牌南極人的部分核心品類(男裝、女裝和內衣)轉為自營。
今年6月份,南極電商也發(fā)布公告稱,接下來的7個月,要花2個億投放電梯廣告。據稱是和分眾傳媒旗下公司馳眾廣告有限公司簽署廣告投放協議,雙方敲定了自2024年6月24日起至2025年1月26日期間,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近百個城市,以及百余個商業(yè)樓宇,投放南極人系列廣告。
不僅電梯廣告,南極人還投放了大量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的大屏廣告,一些城市的戶外廣告片也見到了謝霆鋒代言的“輕奢南極人”防曬外衣廣告。
在線上平臺,這次南極人主打的“里程碑系列”,其中的防曬衣售價在150元至250元間,與蕉內、蕉下、駱駝等品牌的防曬衣價格帶相當;南極人最近上新的幾款男女士polo衫,售價在100元到200元間,與同樣主打全品類基礎款的優(yōu)衣庫相當。
但到目前為止,轉型后的南極人并未大量上新,目前其天貓旗艦店內僅有150個商品鏈接,且占比更大、銷量更高的是南極人在“貼牌”時期就擅長的內衣品類;抖音旗艦店內,主打男女裝的里程碑系列銷量靠前,但總商品數量只有幾十個,一些內衣產品并未上架。
南極人也尚未布局線下門店。南極電商在6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曾表示,正在籌備線下店鋪,會布局中心化店,做好單店坪效和對周邊的影響。
最初,南極人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定位是內衣品牌,而后南極人通過出售吊牌主要定位于低端消費,目前轉型為全品類服裝公司就需要徹底改變消費者的認知。
接下來的南極人將面臨來自國內外,線上線下品牌的全維度競爭,這次轉型,其實就是一次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