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的國風服飾
當國風服飾遭遇飛檐斗拱的古建筑,青瓦白墻的江南民居,恢宏壯美的名山大川,娉婷多姿的亭臺水榭,多彩美麗的自然田野,唯美的畫面,讓人們得到一次次的精神滿足。唐風宋韻,古典雅致,仙姿飄逸,這些溢美之詞更讓人們深陷其中。可謂,春風吹綠大江南北,國風滋潤民眾心田。
國風服飾,國潮產品已經成為當下一個重要的消費熱點,儼然成為行業的一個新的賽道。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一批批的消費者,由好奇轉向觀望,再由觀望走向實踐,由最初的特立獨行到打卡好玩,由好玩到喜愛,消費者的群體逐漸壯大,一個新的產業快速發展。
春節期間,山東省曹縣生產的馬面裙銷售額過3億元,創短時間內集群單品銷售新紀錄。然而這還只是產能不足的結果,走近當地企業,都在為上游面料供應不足煩惱,訂單根本做不過來。供不應求,這在服裝界已經幾十年不見了。應了那句話,不是沒有需求,只是沒有生產出適應需求的產品。今年,曹縣當地的民族服飾,中式元素的服裝也產銷兩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缺現象。不管從什么角度,這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官媒,自媒體紛紛加入報道,社會學者、經濟學者也在發文呼應,一時間輿論洶涌,再次助推了消費。從文化角度,穿著國風服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導一個政治正確;從經濟角度,國潮帶動一個新興產業;從社會角度,國風服飾讓百姓生活更加豐富,主打一個和諧;從生活角度,國風服飾扮靚人們生活,精神愉悅。
紅火背后的隱憂
如上,好像從哪個方面說這都是一個好的現象,一個各方共贏的局面。可是從現有國風服飾產品來說,這里面還有個隱憂,那就是現在市場上的一部分國風服飾產品不僅不能夠傳播傳統文化,還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甚至起到錯誤的引導作用。一些舞臺服裝被照搬到生活場景里,一些不同朝代官服元素的服裝甚至是官服被當做常服來穿用,一些混淆朝代的服裝更是隨處可見。如果主打個好玩,或者僅僅出于Cosplay,好像也無可厚非。可是隨著國風服飾的普遍穿著,其承載的文化性突顯,這樣的穿著就很值得商榷了。
對于現代人來說,中國傳統服飾離我們太久遠了,久遠到普通消費者不知道它具體是什么樣子,也感受不到它本身的服用之美。畢竟中國人的穿著從寬衣文化走向窄衣文化已經百余年,這就是文化的作用。西風東漸,在服飾文化上走的很徹底。
國風服飾的穿著熱潮,喚醒的是人們的民族情節和文化自信。當代消費者大部分缺少對于傳統服飾的認知,也無從去甄別穿著的對與錯。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喜歡穿著不需要理由,好看應景符合潮流就會喚起人們的消費熱情。在一個新的品類出現時候,消費者的審美來自于不斷的視覺沖擊教育,當大家都穿時,消費者就自然而然地認為這么穿是對的,這是美的,能夠引領流行的一定會引領審美,所以多半是市場提供什么,消費者就選擇什么。于是乎,一方面消費者被潮流裹挾著,不求甚解;一方面,供給者被市場裹挾著,盲目生產,一個文化行為又回歸到了簡單的加工制造。另一方面各種官媒,自媒體,推波助瀾只看熱鬧,好像既可以高舉國風服飾傳承大旗,大歌特頌,一方面又盯住了熱點賺足了眼球,唯獨沒有考慮到傳統服飾文化傳承的異變,悲夫!
發展中的行業責任
在強大的消費市場面前,很少有人去思考,國風服飾該是什么樣子,中國傳統服飾該如何傳承,走進生活。面對著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戲服和一些毫無道理的所謂漢服,需要行業專家站出來發出專業的聲音,整個行業也要有所行動,畢竟,供給者提供什么很重要。既然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對于行業來說就有不容推卸的責任,中國服裝界和文化界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態度。
首先,要為國風服飾正名。何為國風服飾?它應該是能夠反應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具有傳統中式元素,在形制上有一定遵循的現代服飾,它不是具體指哪一類服裝,應該是一個泛化的概念。它的概念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討論,主旨是能夠承載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要思考,“漢服”,“華服”這些概念是否適合被泛化的使用,這需要組織方方面面的力量進行探討,給出權威的聲音。其次是要對國風服飾的設計者加以專業引導。國風服飾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屬于東方美學體系范疇的產物,既要符合當下生活又要彰顯中華傳統。創新也是在傳承的基礎之上的創新,守正創新,關鍵還在于正,我們要旗幟鮮明的反對把戲服生活化。現在很多國風服飾的設計者缺少專業背景,在簡單的模仿和屈從于市場需求背景下成長起來,對于傳統服飾認識不足,不加以引導,那必然會給市場帶來有爭議的產品。再次,要從文化和生活美學角度提升消費者的審美水平。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似是而非,否則會讓人攻擊我們群體性的文化缺失。文化部門要結合當下的文旅熱潮,做好服飾審美教育。媒體要發揮作用,對于服裝的藝術性、文化性,要組織專家多多闡述,加以引導。第四,要加強產業扶持。國風服飾產業是完全由市場倒逼形成的產業,它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值得行業關注和支持。因為國風服飾本身的文化屬性,產業的發展可以和地方文旅相結合,從文化、產品、市場多角度聯動發展,實現多方共贏。相對集聚的地方產業集群更要加大政策扶持,呵護國風服飾產業的發展。
服裝是時尚文化的重要載體, 服飾承載了歷史、藝術、美學、風俗等民族智慧。國風服飾,無論是材質、工藝,還是設計、紋飾等,都能表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國風服飾的火爆,是中國國力上升和國人文化自信的直觀表現。正因此,我們行業更要守初心,擔使命,引導企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和智慧,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