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10日,持續至今有六載的進博會在今年以784.1億美元意向成交額收官。在全球經濟處于弱周期的背景下,這一較上年同比增長6.7%的"成績單",無疑是對中國消費市場是否擁有足夠韌性的正面肯定。同時,美妝、鞋服等消費品巨頭也在進博會期間釋放出繼續投資和深耕中國的積極信號。
而在所有積極的表現之外,作為中國之于世界的窗口,進博會在貿易互聯、開放創新、消費升級等方面的溢出帶動效應,將如何進一步影響時尚產業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勢?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持續至今有6年的進博會的背后,主辦方是商務部、上海市政府。在行業內,這是市場響應頂層設計的展覽,戰略方向是第一要義。
一如 LVMH 大中華區總裁吳越對集團四次參與進博會所表達的觀點,精準地詮釋了眾多時尚品牌參與進博的意義,他說:“作為國際高端品牌尤其是時尚行業的代表,我們通過各大城市精心設立的零售門店,每天、每周、每月、每季都在發布新品。所以,參加進博會并不是主要為了發布新品。最重要的是,我們致敬進博會的精神,視之為中國和世界對話交流的舞臺。”
確實,無論世界形勢如何變化,如期舉辦的進博會,既是承諾,也在每一年傳遞著不同的訊息。
比如,2020 年,在疫情陰霾下世界經濟罕見大幅下挫,如約而至的進博會向世界傳遞的“特別信息”是:中國開放不止步,中國大市場將成為全球的壓艙石;上一年的進博會,作為二十大之后首場重大國際展會,“新技術”首秀、“新鮮貨”集結、“綠色潮”涌動的第五屆進博會,是中國市場的“風向標”;而今年,在一系列提振經濟的舉措和復雜的國際關系走向明朗之后,第六屆進博會這扇中國之于世界的“窗口”,展示著怎樣的“中國主張”和市場深意?
今年,時尚行業參與進博會既有一如既往的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也有“展品變商品”,在戰略布局之外,進博會舞臺上逐漸顯露趨向務實的市場策略。我們在復盤第六屆進博會上所有參展者的數據表現,和時尚產業的相關參與者的突出案例之后,總結了三個關鍵機會點。
機會一:全球復蘇,開放型世界經濟帶來更大增量市場
世界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政商學等各界代表約1500人出席開幕式
128 個國家和地區的 3486 家企業參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89家,數量為歷屆之最。
意向成交金額784.1億美元(按一年計),比上屆增長6.7%。
就在 11 月上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 5.4%,相比之前,IMF 的預測值是 5%。明顯的預期上調背后,側面說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以及三季度的經濟表現。而幾乎同時,第六屆進博會以784.1億美元意向成交額收官,較上年同比增長6.7%。實際上,持續六年累計意向成交額超 3500 億美元的進博會,吸引了眾多世界 500 強參與。在時尚產業,開云連續5年參加,LVMH和歷峰都在今年完成了第四次參展。以奢侈品集團為代表,全球在時尚企業通過進博表達持續加強與中國消費者和合作伙伴密切聯結的信念,以期在協同中開拓新機遇。
但事實上,當前擺在時尚產業從業者面前的現實是,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復蘇動力明顯不足,各方都在期待打開新局面。進博作為中國與世界貿易的一個鏈接端口,在如約而至的參展商和歷年來最高的意向成交額之外,還給予市場怎樣的信心?
2023年,珠寶腕表為代表的頂奢消費市場表現較好。而作為世界領先的精品集團之一,在珠寶、腕表以及書寫工具領域具有卓越優勢的歷峰集團2023財年銷售額創歷史新高,此次攜旗下 Cartier、Vacheron Constantin、Van Cleef & Arpels 等 8 家精品品牌參展。而其展覽主題“時光 見證永恒之美”,既反映了奢侈品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也證實了擁有 4 億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
高端市場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展覽布局下,表現出了韌性和活力。快時尚也在此時代背景下表現出轉型和升級之勢。H&M集團三赴進博,前沿設計、綠色生產和顛覆創新,三個關鍵詞代表著該領域在中國市場的下一個里程碑式發展。而優衣庫所代表的迅銷集團四展進博,此次,優衣庫將實體直播間入駐進博,線上線下“云逛展”,聯動中國地區多家門店與進博展臺直播,由此可見,中國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優勢,持續被國際品牌應用并放大的同時,市場將趨于理性務實,戰略認同的同時,實現營收增長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機會二:科技元素,為商業注入新活力
442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展示;創新孵化專區吸引39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個創新項目參展,超過前兩屆的總和。貿易投資對接近4000家展客商,達成合作意向416項。
96場集中簽約活動,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項。71場新品發布活動,展示142項前沿科技產品。
738家機構參與人文交流展示,展臺活動和公益演出超過200場,相關數量均超歷屆水平。
在今年進博會期間,六大展區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展開,創新引領成為共同主題,科技賦能成為主流趨勢。科技感強,成為展覽和展品的主要特征。
以198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耐克為例,其通過持續不斷地投資、創新,成為中國運動消費市場的領跑者。2023 財年的一季度,該品牌營收在去年同期匯率不變基礎上增長 2%,而中國市場同比增長12%,連續兩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同時也是重要的制造、出口和創新中心。
中國市場成為耐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的同時,也是重要的制造、出口和創新中心。這次進博會上,耐克公布了其創新旅程上的重要進展:將于2024年,在其位于上海的大中華區總部建造亞洲首個運動研究實驗室。
顯然,科技不僅助力品牌打破邊界,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也能幫助品牌更好地完成“在地化”運營,而后者以更長的周期去看,在任何一個潛力市場都將發揮更長遠的價值。
其實,在歷來的進博會上,日化企業的美妝科技都頗具人氣。而今年,歐萊雅展示了巴黎卡詩K-SCAN AI智能精測儀、阿瑪尼美妝Meta ProfilerTM 肌能顯微鏡、植村秀3D“shu”專屬眉妝、歐萊雅HAPTA精準智能上妝儀為代表的四大美妝科技;雅詩蘭黛展出VISIA CR 5.0新一代科研拍照系統的圖像采集能力;Moisture Map皮膚水分分布測試儀和攻克肌膚問題的Hirox皮膚數碼顯微鏡;資生堂集團則展示了應對亞洲肌膚抗老的三大科技成分……作為中國美妝行業的頭部企業,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集團在進博會發布了其“逸仙科技之路”戰略布局,則在國內外打造了3個全球自主研發中心,以此聚集全球一流的科研人員,為集團旗下各品牌產品提供創新動力與科技支撐。
當然,比起“黑科技”和創新成分,更耀眼的是加碼科技的投資。以歐萊雅發起的“BIG BANG 美妝科技創造營”項目為代表,國際美妝集團正在加速從參展商到投資商,以科技為切入點,見證和參與中國市場的開放與創新。
機會三:綠色理念,“碳中和”已成時代風尚
3060雙碳計劃——“零碳進博 零塑辦博2.0”行動,通過省間綠電交易方式采購綠電800萬千瓦時,首次實現 100% 綠電辦展。
以美妝企業為代表,在科技元素之外,另一個關鍵詞是綠色理念。幾乎所有美妝集團都在進博會舞臺上展示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和成果。
比如,資生堂以“紅妍肌活精華露空瓶再續計劃”,展示通過綠色包裝實現100%循環使用的模式;雅詩蘭黛用不斷提高產品配方中的天然成分比例,來實現產品配方的可持續。而開云集團,則以“躍動她影”、Kering Generation Award開云可持續創新先鋒獎等活動,篤志在藝術、文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激勵社會并推動變革……
作為六屆進博會“全勤生”,百聯集團則全方位展現了可持續的時尚敘事能力——以“可持續與生活美學的平衡進行態”為主題,以旗下時尚買手店the bálancing為品牌擔當,以“Shifting Landscapes/嬗變之境”為敘事脈絡,打造約1000平米的BEST-LINKS展臺,呈現隨著時間、環境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景觀。
在中國3060雙碳計劃下,第六屆進博會開展了“零碳進博 零塑辦博2.0”行動,通過省間綠電交易方式采購綠電800萬千瓦時,首次實現100%綠電辦展。鼓勵記錄碳足跡,引領“碳中和”時代風尚,不只在進博會,整個中國市場,“低碳”“環保”“可持續”“ESG”都是熱點。圍繞“綠色時尚”的時代題眼,僅服飾行業在“可持續時尚”賽道就有全球2.5萬億美金的市場規模,可以說,與上一個時代題眼“互聯網+”一樣,任何項目都能通過“可持續+”重塑和革新,時尚行業尤甚。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是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關鍵樞紐。美妝、鞋服等時尚消費品在第六屆進博會的突出表現背后,是全球時尚產業與中國市場相向而行的現狀。其亮相進博當然顯露著一個事實:中國市場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部分,也是全球價值創新鏈的關鍵一環。而接下來,如何借力進博所明確傳遞的合作共贏、惠及世界的決心和信心,及其所釋放的長尾效應,在垂直行業深耕,是橫亙在產業面前的共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