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中國紡聯召開五屆三次理事會和2023年中國紡織大會之際,中國紡聯于武漢召開中國時尚產業ESG治理峰會。
時尚產業作為文化與創意產業的載體,不僅關乎著經濟發展,更是社會進步的風向坐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ESG環境社會治理已經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本次峰會集合行業精英、學術權威、企業領袖以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討交流時尚產業在ESG治理方面的最佳實踐和未來趨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作為具有全球優勢的產業,中國時尚產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始終處于引領地位,走在時代前列。隨著中國紡織正在進行全球規模最大的時尚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ESG作為提升行業與企業責任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工具,中國紡聯未來將在三個方面逐步推進ESG理念融入產業基因——一是增強意識,樹立全局觀大局觀。加強社會傳播與市場引導,提升ESG相關工作的聲量與價值影響。推動ESG融入到企業戰略層面和生產運營的全流程,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引導建立包含ESG內容的企業文化、商業模式和話語體系。讓ESG理念成為價值追求和行業語言,推動ESG實踐成為行業風尚、企業自覺。二是構建體系,形成引領力規范力。立足實際,建立標準,持續完善行業 ESG 信息披露體系、ESG 績效評估體系和 ESG 能力提升體系。支持行業企業建立“信息披露-績效評估-能力提升-信息披露”的 ESG 工作閉環系統,并與利益相關方共建良好的行業 ESG 工作生態。強化“透明”“誠信”“開放”“多元”機制,杜絕“漂綠”行為。三是推進落實,保持節奏性實效性。分層次,分步驟培育具有全供應鏈ESG 管理體系和能力的企業,由龍頭企業、行業上市企業示范先行,逐漸帶動全產業鏈發展。講好行業故事,引導投資向 ESG 績效良好的企業和項目傾斜,優化行業資本配置,促進行業價值轉型。
湖北省經信廳一級巡視員孟春林出席峰會并致辭。他表示,紡織服裝產業是湖北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紡織服裝產業發展,2022年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擁有規上企業1651家,實現營業收入3358.6億元,位居全國第5位。今年以來,湖北省將現代服裝產業列為9個新興特色產業鏈之一,并以科技、時尚、綠色為發展方向,出臺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湖北省將以此次峰會為契機,把握新趨勢,將時尚產業ESG治理新思考、新理念轉化為湖北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賽道。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圍繞中國紡織服裝行業ESG治理與標準建設這一主題從本土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表示,行業推動ESG治理的重要性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頂層設計——ESG理念與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戰略高度吻合;二是貿易壁壘——歐盟、美國等國家的國際貿易政策不斷提示著ESG風險將成為市場準入評估的重要一環;三是資本轉向——ESG已逐漸成為投資活動的新方向,ESG信息將在資本融通時提供重要支撐;四是消費變革——新生代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體,可持續消費理念盛行,可持續的產品將是貫通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載體。
具體到中國紡聯在ESG治理方面采取的行動,中國紡聯于2005年成立社會責任辦公室,是第一個在行業層面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部門,自2006年起已連續18年發布年度行業社會責任報告;2008年發布中國首個行業自律性社會責任管理體系。2022年開發行業ESG評價體系與信息披露平臺。并且,當前中國紡聯正在探索制定行業企業ESG信息披露標準,引導行業企業建立ESG工作閉環系統。這是由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具有中小企業眾多,供應鏈特別長,利益相關方特別多的特點,突出實質性,增強實用性是區別于國際ESG披露標準的重要考量。未來,中國紡聯將以此為抓手,推動行業企業建立信息披露與ESG管理的閉環工作系統。
ISSB國際可持續準則基金會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作為標準制定方代表,對時尚產業ESG治理提出了他的思考。在剛剛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金鑰匙,而這個金鑰匙要打開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就要經過計量的環節。沒有好的信息,就不會有有效的計量,也就不會有好的決策,而傳統財務報告在投資人決策中所起到的信息只有5%,高達95%的信息是非財務信息。張政偉強調,增強信息有效性、可比性、可靠性,打造全球ESG準則語言的普通話,是ISSB的初衷與野心。而具體到如何讓企業著手使用標準與開展ESG管理,他認為核心要素是企業要提高主人翁意識,不推卸,不猶豫,由一把手自上而下解放思想,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行動。
會議還邀請了業內優秀企業代表分享他們的ESG治理經驗。
作為品牌企業代表,安踏集團ESG及投資關系高級總監黃萃琪表示,安踏自2007年開始應香港聯交所要求披露CSR報告;2016年開始發布ESG報告,是第一個發布ESG報告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2021年安踏成立30周年之際在內部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自上而下推動ESG工作。“與伙伴共生”是安踏將ESG融入公司戰略的核心理念。經過重要性調研,安踏將“消費者”“人”“伙伴”“員工”“供應商伙伴”五個方面作為重點,分別制定目標并實施。例如,公司制定了2050年碳中和的氣候目標,截至今年年底女性高管比例已超過36%,開展供應商環境與社會方面的培訓,將可持續原材料比例披露于包裝和吊牌上等等。
前進牛仔CEO王宗文作為制造企業代表分享了她的經驗。她表示,牛仔行業經過多年技術發展,已擺脫高耗水高污染的標簽,且完全有潛力成為最環保的面料之一,這主要基于其原料生物基、短流程制造、化學品少、常溫染色、洗水技術變革、洗滌微纖少等特點。當談到企業ESG管理經驗時,她提到前進牛仔近年來主要在可持續采購、設備開發、產品研發、能源管理、廢物治理、智能化改造幾個方面發力,如持續提升可持續纖維使用比例、使用環保染色設備、實行54項技改活動、實現年循環用水46萬噸,數字孿生技術實現車間水電氣數據實時跟蹤等。
新華網產經中心副總編輯,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曄作為媒體代表,以企業如何講好ESG故事為主題做了分享。她表示,ESG本質上是強調數據理性、科學體系和標準化邏輯的理念,而從傳播的角度而言,將其翻譯為大眾易于理解的,以強故事性的ESG敘事,并輔以多元的傳播形態和媒體渠道,才能觸達更多的利益相關方。這就要企業從強化信息披露、品牌形象傳播和公關先行這三個策略入手,以共識、共情、共振為溝通手段,堅持年輕化的邏輯,重視案例與故事,強化輿情應對能力,與利益相關方建立長期的溝通機制與平臺。
財新智庫執行總裁高爾基以“數字經濟時代ESG發展”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提出一個觀點,即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新經濟+ESG“。傳統意義上的新經濟更多是技術賦能,而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大量第二產業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而ESG在其中起到了推動從資本市場到企業戰略以及超越綠色經濟的可持續性目標兩大作用。財新智庫近年來圍繞這一主題在兩大方向發力:一是推動ESG的本地化,圍繞多利益相關方推動企業ESG工作,二是運用AI和大數據幫助政府進行產業治理的迭代。未來,財新智庫也將繼續以數字經濟為杠桿,撬動更多ESG資本,幫助企業長期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員王靜以“紡織企業ESG調研案例報告”為題,分享了中國紡聯2022年行業ESG績效評估結果。一方面,作為CSC9000T的子產出,中國紡聯搭建并上線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ESG公共服務平臺,內嵌企業ESG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契合行業產業鏈條上中小企業眾多、國際供應鏈對社會與環境風險盡責關系立法趨勢,為行業企業在推行和學習ESG的過程中提供跨越門檻的工具;另一方面,具體到評估結果,上市企業(尤其是香港上市企業)普遍表現較為突出,且在治理方面大多數企業得分較高,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交易所強制披露的要求。而在自主性更強的環境和社會層面,披露的信息更泛化也更為保守。此外,評估還發現,ESG融入企業戰略與高管共識的情況較差,面對愈發嚴峻的國際供應鏈風險,如何將ESG價值觀從企業自身傳遞到供應鏈將是必要課題。她表示,作為行業組織,中國紡聯希望在國際標準層出不窮的局面下結合行業特性,將舶來品本土化,減輕企業披露負擔,提升企業披露與管理能力,形成“以披促管,以管促披”的良性工作系統。
除內容分享外,會議設置了嘉賓對話環節,由《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社長兼主編于志宏主持,邀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教授、清華大學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錢小軍、匯豐銀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總監袁圓、蘭精集團北亞區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劉爽、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絨紡事務部副總經理王友,圍繞時尚產業ESG治理的價值發現進行探討。
王友表示,鄂爾多斯作為專注羊絨的企業,自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圍繞草原退化、沙漠化防治及動物福祉等主題開展可持續相關工作。2017年,鄂爾多斯將可持續發展納入集團發展戰略遠景,將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的羊絨產業。近幾年來,更是將ESG理念深入產業鏈管理,以從“牧場到市場”全過程可持續為主線,打造來源認證、生產環保、品質保障的“負責任羊絨”。
劉爽談到,蘭精將“益于自然”作為集團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原料選取、產品生態設計、工廠選址、能源取用等方面自身發力,并秉持“合作促進變革”的理念,與利益相關方一同打造綠色價值鏈,實現系統性變革。例如,奧地利工廠運用生物質能與綠電在無任何補償的情況下就已達到零碳工廠標準、南京工廠煤改氣項目的實行等。
袁圓作為金融機構代表,她強調ESG對財務的影響是資本市場最為看重的,而實質性則是其中關竅。當前ESG披露普遍傾向于“過去行為”,而資本關注“向前預測”,強調風險韌性與治理戰略,而在這兩方面內容上企業普遍有所輕視。
錢小軍在談到ESG與企業治理的關系時表示,ESG不是一條獨立業務線,而是企業經營理念。要建立有效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機制,將實質性議題融入日常管理,有目標、有考核,并在此基礎上將ESG融入企業文化,才能由內而外落實ESG戰略。她強調,未來ESG將是生存為題,企業要有憂患意識,打造先發優勢。
衣被天下,布滿全球,中國時尚ESG治理具有全球視野、中國特色,也體現著時代特征。從產品、產能走出去到品牌、資本走出去,行業的發展體現著高水平開放,也體現著“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和戰略方向。行業ESG建設是一項長期事業,系統工程。大道不孤,眾行致遠。我們期待通過本次的高峰論壇,能夠為中國乃至全球的時尚產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