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不同學科深度融合、協同創新、醫工交叉及成果轉化,為醫療與健康用紡織材料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10月19-20日,中國醫療與健康用紡織材料產業大會暨2023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大會在青島召開。本次會議以“創新醫用材料、織造健康未來”為主題,以1個主論壇和6個平行論壇的形式召開,會議邀請了5位中外院士、8位海外學者,以及來自國內高校、醫療機構、標準化組織、醫療器械企業、紡織企業等單位的80多位專家報告,內容涵蓋科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臨床應用、標準質量、評價監管等議題。
10月20日,6場平行論壇順利召開,分別圍繞醫用紡織制品評價、標準與法規;生物醫用與海洋生物材料;健康與老年用紡織品;可植入型醫用紡織材料與制品;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創面修復用紡織材料及制品六大主題進行。
接下來,我們將精編會議內容,陸續發布,以饗讀者!
平行論壇5:醫療防護用紡織品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孫迎娟的2023版醫院隔離技術標準報告介紹了標準修訂背景,主要修訂內容,術語與定義,隔離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與隔離要求,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預防原則與措施,附錄的修訂要點。
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劉克洋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和醫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修訂情況報告指出,目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國家標準GB 19082-2009和醫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GB 19083-2010的修訂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據國內外相關標準、兩項產品標準多年實施情況,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大量使用時針對產品性能和委托檢驗、監督抽驗過程發現的問題反饋,對標準中的性能指標設置、要求和檢測方法等內容進行了相應調整。報告主要介紹了標準條款內容的變化和修改原因。
東華大學關國平的面向高空著陸的踝關節內翻損傷防護研究報告指出,現有的踝護具產品缺少防護性能方面的標準。因此,從踝關節的解剖結構入手,團隊開始設計并制備一款可防護踝關節內翻的踝護具。歷經迭代,目前已經開發出具有內翻防護功能的踝護具。發明了測試踝護具防內翻性能的裝備、建立了相應的測試方法。還建立了1項團體標準。
山東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春苗的高透濕性環保型納米纖維防護材料報告主要介紹了開發高透濕性環保型納米纖維防護材料,開發具有長期物理阻隔作用的醫用和個人防護材料及其產品,提高防護產品穿戴的舒適性,延長防護時間,從而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
北京邦維應急裝備有限公司楊立敬的紡織軟器械織物在醫療防護中的應用與探討報告指出,主要從醫用織物的現狀、醫用器械類織物的規范標準、以及醫用織物的應用與研究三個方面進行介紹,綜合目前新型的功能材料技術、加工工藝等特點,針對性的開發不同應用的醫療用織物;此外就后疫情時代,對醫用織物的使用與管理的革新進行簡單的分享,共同探討與推進紡織類軟器械織物在醫療防護中的應用,完善配套產品的標準與規范。
中原工學院張恒的聚乳酸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創新制備及醫療防護性報告指出,以超細纖維為主體的柔性多孔介質是醫療防護材料的核心組成。聚乳酸熔噴法非織造材料所獨特的生物可降解、無毒無刺激性和可加工性好使其成為超細纖維材料主要趨勢之一。該報告介紹了聚乳酸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后牽伸輔助熔噴成型工藝,闡述了與之相適用的柔軟性評價方法,分析了其防水透濕和日間輻射降溫特性,以期為可降解醫療防護材料的新型結構設計和功能性應用產品開發提供研究思路。
廣東必得福醫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文杰的一次性手術衣用復合非織造材料報告指出,手術衣及手術簾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醫療機構,它們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細菌、病毒在手術間傳播,以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疾病的風險,為手術維持無菌區域。本報告回顧了國內外手術衣常見的標準要求及使用現狀;分析各類一次性手術衣用復合非織造材料的特性、成本、優點、阻隔效果及生產工藝;最后介紹我司關于手術衣用復合非織造材料的研究成果。
浙江藍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曹軍的兒童口罩的創新發展及趨勢報告指出,兒童作為心肺功能發育不完全且病毒抵抗能力較弱的特需群體,在流感、甲流或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疾病爆發期間,對進行呼吸防護的兒童口罩有更高的要求。為達到更高的標準要求,需要不斷進行各種材料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的創新。報告主要介紹了兒童口罩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介紹了兒童口罩創新材料和設計的應用、結構設計的創新發展以及兒童口罩的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