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受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委托,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于10月7日成功舉辦了山東省棉紡織產業鏈“一對標三對接融鏈固鏈”專場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德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德州市陵城區人民政府、德州恒豐集團協辦。
活動中,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宗剛受邀在大會作《熱湃氣凝膠功能紡織新材料》專題報告。
山東恒豐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紡織行業首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是由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與德州恒豐集團等共同牽頭成立,自成立以來,中心專注于差別化紗線及面料的設計開發,引領著全省棉紡織產業的深入發展。會議期間,在與會領導的共同見證下,
山東恒豐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與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舉行了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稀有高科),是國際前瞻生物萃取新技術和前沿新材料產業化科研及應用平臺,產業覆蓋生物功能紡織材料、石墨烯柔性電熱膜/傳感器、輕醫理療智能穿戴等領域。是國內外眾多運動、內衣、戶外、家紡、醫療、康養、美妝等知名專業品牌以及Amazon、Walmart、IKEA、小米有品、網易嚴選、華為商城等知名商業平臺科技創新品類供應鏈優質合作服務商。
氣凝膠,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密度最小的納米級多孔結構固體材料,密度僅為3.55千克每立方米,由于其內部絕大部分成分為氣體,看上去呈現出云霧狀,因此,氣凝膠又被稱為“固態的煙”。1932年,美國化學家Samuel Stephens Kistler(賽繆爾·斯蒂芬斯·基斯勒)首次利用超臨界流體干燥技術制備出氣凝膠,它創下十余項吉尼斯紀錄,在熱學、光學、電學、力學、聲學等領域顯現出許多奇特的性能,被稱為“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早在1997年的時候,美國就首次把氣凝膠用到了火星探測上,從此氣凝膠成為航空航天領域里不可替代的超級隔熱材料。
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航天材料二氧化硅氣凝膠低密度、低熱導率、高孔隙率的科技抗寒、隔熱、超輕特征,融入生物氨基活性因子優異的生態抗菌、保濕護膚健康特性,通過特有“氣凝膠微氣態混合制備技術” (國家專利202320377366.5),解決了氣凝膠、生物氨基活性因子、聚合物之間的充分相融和固化問題,成功制備出力學柔韌性能、氣流存儲性能、熱量轉化性能俱佳,且具有生物源健康環保特性的輕量化多維納米微孔蓄熱鎖溫功能新材料——熱湃®氣凝膠抗寒纖維。已申請氣凝膠紡絲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通過SGS、微譜等機構的定性定量檢測。
熱湃®氣凝膠抗寒纖維,具有輕盈柔軟、蓄熱鎖溫、持久抑菌、蓬松透氣等優異特性,同材質密度對比輕12%以上,在低溫下隔熱性能是棉布的5倍以上,纖維保溫率優于羊絨材質,在-30℃以上的極端環境下可長時間發揮隔熱保溫性能。用戶對添加30%以上熱湃氣凝膠抗寒纖維的面料和絮片做了保溫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檢測,梭織平紋面料即可夠達到良好的保暖效果;絮片可以接近同質數鴨絨的保溫性能,同時還具備優秀的持久抑菌性能,這樣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保暖產品的成本,擴展應用領域。可廣泛應用在宇航裝備、行軍裝備、戶外裝備、保暖內衣、運動鞋服、生活家紡、防寒護具等產品。